隄字的含义
隄字的解释
隄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dī
- 繁体:隄
- 笔画:11
- 部首:阝
隄字寓意
【隄】隄 dī 同“堤”。
隄字解释
【隄】[①][dī][《廣韻》都奚切,平齊,端。][《廣韻》杜奚切,平齊,定。]亦作“埞1”。亦作“碮2”。同“堤1”。(1)挡水的堤坝。(2)桥梁;堤堰。(3)垒土使高;筑堤。(4)限制;阻挡。(5)防范;防止。(6)见“隄封”。
隄字诗词来源
【隄】可怜淮水去来潮。春堤杨柳覆河桥。南梁·作者:萧纲《和萧侍中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三》
曲堤虽险贼何益。但有宋公自屏迹。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清河民为宋世良谣》
河堤极望今如此,行杯落叶讵虚传。西梁·作者:沈君攸《桂楫泛河中》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初唐·作者:宋之问《龙门应制》
映水轻苔犹隐绿,缘堤弱柳未舒黄。唐·作者:马怀素《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遍野园亭开帟幕,连堤草树狎衣簪。唐·作者:马怀素《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愿似金堤青草馥,长承瑶水白云杯。唐·作者:张说《侍宴隆庆池应制》
缘堤夏筱萦不散,冒水新荷卷复披。初唐·作者:刘宪《兴庆池侍宴应制》
昨夜蒲萄初上架,今朝杨柳半垂堤。唐·作者:张谔《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盛唐·作者:王之涣《宴词》
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盛唐·作者:孟浩然《登万岁楼》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盛唐·作者: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其二》
青萝袅袅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盛唐·作者: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
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盛唐·作者:李白《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盛唐·作者:王维《听百舌鸟》
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盛唐·作者:储光羲《田家即事》
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唐·作者:杜甫《石犀行》
岸花仍自羞红脸,堤柳犹能学翠眉。唐·作者: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平明择钵向风轻,正及隋堤柳色行。唐·作者:皎然《送僧游扬州》
曲堤虽险贼何益。但有宋公自屏迹。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清河民为宋世良谣》
河堤极望今如此,行杯落叶讵虚传。西梁·作者:沈君攸《桂楫泛河中》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初唐·作者:宋之问《龙门应制》
映水轻苔犹隐绿,缘堤弱柳未舒黄。唐·作者:马怀素《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遍野园亭开帟幕,连堤草树狎衣簪。唐·作者:马怀素《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愿似金堤青草馥,长承瑶水白云杯。唐·作者:张说《侍宴隆庆池应制》
缘堤夏筱萦不散,冒水新荷卷复披。初唐·作者:刘宪《兴庆池侍宴应制》
昨夜蒲萄初上架,今朝杨柳半垂堤。唐·作者:张谔《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盛唐·作者:王之涣《宴词》
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盛唐·作者:孟浩然《登万岁楼》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盛唐·作者: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其二》
青萝袅袅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盛唐·作者: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
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盛唐·作者:李白《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盛唐·作者:王维《听百舌鸟》
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盛唐·作者:储光羲《田家即事》
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唐·作者:杜甫《石犀行》
岸花仍自羞红脸,堤柳犹能学翠眉。唐·作者: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平明择钵向风轻,正及隋堤柳色行。唐·作者:皎然《送僧游扬州》
隄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隄】【戌集中】【阜字部】 隄;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356第15〔古文〕 【唐韻】都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 音低。【說文】唐也。【玉篇】橋也,限也。【廣韻】防也。與堤同。【正韻】岸也。【爾雅·釋宮】隄謂之梁。【註】卽橋也。【禮·月令】修利隄防。【史記·封禪書】閒者河溢臯陸,隄繇不息。 又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次于隄上。【註】隄上,周地。 又高隄,平隄,漢縣名,屬信都國。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 音題。義同。 又【廣韻】隄封。【前漢·溝洫志】作堤。 又【集韻】常支切,音時。隄封,或作堤。通作提。 又【集韻】直兮切,音墀。防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棄諸堤下。【釋文】堤,亦作隄。徐讀丁兮反。沈讀直兮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