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字的含义
陈字的解释
陈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6
- 拼音:chén
- 繁体:陳
- 笔画:7
- 部首:阝
陈字寓意
【陈】陈 (陳) chén 排列,摆设:陈列。陈兵。 述说:陈述。陈情。详陈。陈诉。陈说。 旧的,时间久的:陈旧。陈腐。陈醋。推陈出新。陈陈相因。陈迹。陈皮。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姓。
陈字解释
【陈】[①][chén][《廣韻》直珍切,平真,澄。]“敶1”的被通假字。“陈1”的繁体字。“軙1”的今字。(1)陈列;排列。(2)指行列。(3)引申为就列,就任。(4)陈设;放置。(5)布施。(6)施展;施用。(7)公布;显示;呈现。(8)处置。(9)上言;陈述;述说。(10)张扬。(11)治理。参见“陳修”。(12)采集进献。参见“陳詩”。(13)久;陈旧。(14)通“田”。参见“陳表”。(15)堂下到院门的通道。(16)春秋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淮阳及安徽亳州一带。(17)朝代名。(公元557年--589年)。陈霸先代梁,国号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有长江以南地区,是南朝版图最小的王朝。(18)姓。[②][zhèn][《廣韻》直刃切,去震,澄。]“陈2”的繁体字。同“陣1”。
陈字诗词来源
【陈】内怵惕兮徂玉床。横自陈兮君之傍。先秦·作者:无名氏《讽赋歌》
陈粟万石扬以箕。徼道宫下随讨治。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苍梧陈君恩广大。汉·作者:无名氏《苍梧人为陈临歌二首 其一》
德参古贤天报施。汉·作者:无名氏《苍梧人为陈临歌二首 其一》
天下义府陈仲举。汉·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一 三君》
栗萧草兮丛铺陈。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陈君处北兮从官□。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魂魄孤兮独茕茕。陈衤勺祠兮返所生。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汉·作者:两汉乐府《鸡鸣歌》
海内贵珍陈子鳞。魏晋·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四 八及》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清歌徐舞降只神,四座欢乐胡可陈。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一》
荆包海物必来陈。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酬醑半兮乐既陈,长歌促节绮罗人。南梁·作者:萧纲《歌》
陈觞荐俎歌三献,拊石摐金会七盘。隋末唐初·作者:魏徵《五郊乐章 舒和》
陈觞荐俎歌二献,拊石摐金会七盘。隋末唐初·作者:魏徵《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赤帝徵音 舒和》
回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初唐·作者:长孙无忌《新曲二首 其二》
冀延神鉴俯兰樽,式表虔襟陈桂俎。初唐·作者:武则天《郊庙歌辞 武后明堂乐章 徵音》
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九旗云布临嵩室,万骑星陈集颍川。唐·作者:于季子《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陈粟万石扬以箕。徼道宫下随讨治。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苍梧陈君恩广大。汉·作者:无名氏《苍梧人为陈临歌二首 其一》
德参古贤天报施。汉·作者:无名氏《苍梧人为陈临歌二首 其一》
天下义府陈仲举。汉·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一 三君》
栗萧草兮丛铺陈。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陈君处北兮从官□。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魂魄孤兮独茕茕。陈衤勺祠兮返所生。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汉·作者:两汉乐府《鸡鸣歌》
海内贵珍陈子鳞。魏晋·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四 八及》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清歌徐舞降只神,四座欢乐胡可陈。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一》
荆包海物必来陈。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酬醑半兮乐既陈,长歌促节绮罗人。南梁·作者:萧纲《歌》
陈觞荐俎歌三献,拊石摐金会七盘。隋末唐初·作者:魏徵《五郊乐章 舒和》
陈觞荐俎歌二献,拊石摐金会七盘。隋末唐初·作者:魏徵《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赤帝徵音 舒和》
回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初唐·作者:长孙无忌《新曲二首 其二》
冀延神鉴俯兰樽,式表虔襟陈桂俎。初唐·作者:武则天《郊庙歌辞 武后明堂乐章 徵音》
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九旗云布临嵩室,万骑星陈集颍川。唐·作者:于季子《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陈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陈】【戌集中】【阜字部】 陳;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349第05〔古文〕 軙敶【唐韻】直珍切【集韻】【韻會】【正韻】池鄰切, 音塵。【玉篇】列也,布也。【書·咸有一德】乃陳戒于德。【詩·小雅】 饋八簋。 又【史記·李斯傳】所以飾後宮,充下 。【註】下陳,猶後列也。 又【廣韻】故也。【詩·小雅】我取其 ,食我農人。【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又久也。【書·盤庚】失于政, 于兹。【傳】今旣失政,而 久於此而不徙。【疏】釋詁云:塵,久也。孫炎曰: 居之久,久則生塵矣。古者 塵同也。故 爲久之義。 又【廣韻】張也。【禮·表記】事君欲諫,不欲 。【註】 謂言其過於外也。 又【廣韻】衆也。 又【爾雅·釋宮】堂途謂之陳。【註】堂下至門徑也。【釋名】言賔主相迎 列之處也。【詩·小雅】彼何人斯,胡逝我 。【註】北當階,其南接門內霤。 又國名。【廣韻】周武王封舜後胡公滿於 ,楚滅 爲縣,漢爲淮陽國,隋爲 州。 又姓。胡公滿之後,子孫以國爲氏。 又【玉篇】或作 塵。 又【廣韻】【集韻】 直刃切。同陣。軍伍行列也。詳前陣字註。 又叶都年切,音顚。【易林】秋糧未成,無從至 。水深難涉,使我不前。【黃庭經】火兵符圖備靈關,前昂後 高下 。關音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