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諦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諦字寓意

【諦】 dì 见“谛”。

諦字解释

【諦】[①][dì][《廣韻》都計切,去霽,端。]“谛1”的繁体字。(1)注意;细察。(2)仔细。参见“視”、“聽”。(3)确凿;确实。(4)领悟。(5)佛教语。梵文Satya的意译。谓真实无谬的道理。(6)泛指道理。(7)同“帝”。[②][tí][《集韻》田黎切,平齊,定。]通“啼1”。“谛2”的繁体字。号哭。

諦字诗词来源

【諦】空摇白团其谛苦,欲向缥囊还归旅。盛唐·作者:王维《赠吴官》
东谒大苏求真谛,智同灵鹫听法偈。唐·作者: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上人念佛泛贞谛,一佛一珠以为计。中唐·作者:欧阳詹《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
谁能来此寻真谛,白老新开一藏经。唐·作者:白居易《题香山新经堂招僧》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唐·作者: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远近迟斋来谛听,酒坊鱼市尽无人。唐·作者:姚合《听僧云端讲经》
一心非心乃真谛。真谛□□□□□。唐·作者:敦煌曲子《行路难 无心律 存十二首 其三 第七》
日入酉。世谛荣华应不久。唐·作者:敦煌曲子《十二时 其八 佛性成就十二首》
尚欲归心求四谛,敢辞旋绕满三周。五代·作者:段义宗《题三学院经楼》
谛当恒然直古今,未彻见闻实甚深。五代·作者:慧救《送灵云和尚颂》
唯有龙潭吹灭烛,德山谛实更无疑。五代末·作者:法觐《宗风颂》
昔闻海岸落伽山,今日灵岩得谛观。唐末宋初·作者:张雍《灵岩七咏 其一 定惠像》
莫放身闲堪谛信,乖违背道欲何之。北宋·作者:赵炅《缘识 其五十五》
琉璃宝地正观时,谛了分明极乐国。北宋·作者:释遵式《十六观经颂 地观第三》
五色彩毫传梦寐,三乘真谛达虚空。宋初·作者:李铸《赠英公大师》
谛看轩轩面翠微,暂来登此已忘机。北宋·作者:丁宝臣《题慧山翠麓亭》
淳厚之人少秀慧,秀慧之人少审谛。北宋·作者:邵雍《观物吟 其二》
凭君谛视丹霞路,依旧云山点点青。北宋·作者:韩维《和玉汝赠收上人》
此时俯偻无酬酢,世谛吾心弃不争。北宋·作者:王安国《雪意》

諦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諦】【酉集上】【言字部】 諦;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170第08【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 音帝。【說文】審也。【書·洪範·孔傳】必微諦。【疏】聽當別彼是非,必微妙而審諦也。【後漢·祭祀志】褅之爲言諦也。諦諟昭穆尊 之義。又【李雲傳】帝者,諦也。【註】審諦於物也。【魏志·明帝紀】君諦視之勿誤也。【關尹子·九藥篇】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劉勰·新論·專學篇】心不在學而强諷誦,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 又四諦。【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爲小乗,行四諦法。【釋典·心經】四諦:苦集滅道。苦謂生老病死,集謂集聚骨肉財帛,滅謂壞滅,道謂修行。又二諦:世諦以世俗顯緣起之事,諸法歷然,勸臣子以忠孝,勸家國以和治,此依俗諦。眞諦彰本寂之理,一性泯然,是非雙泯,能所俱亡,此依眞諦。 又【集韻】或作諟、 ,互詳二字註。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號也。與嗁、謕 同。 又通作啼。【荀子·禮論篇】哭泣諦號。【註】啼、諦通用。

与諦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諦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