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譯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0
  • 拼音:
  • 繁体:
  • 笔画:20
  • 部首:

譯字寓意

【譯】 yì 见“译”。

譯字解释

【譯】[①][yì][《廣韻》羊益切,入昔,以。]“译1”的繁体字。(1)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2)指翻译人员。(3)指语言不通的异域。(4)阐述;诠释。(5)变易,改变。参见“形借聲”。(6)通“繹”。寻绎。参见“審”。(7)通“擇”。选择。参见“居”。

譯字诗词来源

【譯】阴方质子才三十,译语受词蕃语揖。中唐·作者:卢纶《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
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中唐·作者:刘禹锡《送僧元皓东游》
五年驯养始堪献,六译语言方得通。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驯犀 感为政之难终也》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中唐·作者:柳宗元《柳州峒氓》
归去更寻翻译寺,前山应遇雁门僧。唐·作者:熊孺登《送准上人归石经院》
渐通青冢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中唐·作者:贾岛《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鸟道泷湫悉行后,岂将翻译负心期。晚唐·作者:黄滔《送僧》
矫诏必能疏昉译,直臣诚合重颜仪。唐末·作者:周昙《隋门 隋文帝》
新译经文传北阙,旧游诗句在西天。北宋·作者:魏野《寄赠洛下达三藏》
犀柄屡登三殿讲,琅函新译五天书。北宋·作者:杨亿《译经惣持大师致宗之泗上礼塔》
百蛮梯尽来重译,千古轮摧恨七盘。北宋·作者:章得象《媚涟亭》
译案多年润法音,性根虽钝信根深。北宋·作者:夏竦《寄传法二大卿并简译席诸大士 其一》
名酋面内千胥乐,欢译遥通戴斗香。北宋·作者:宋祁《乾元节锡庆院燕》
城中绍祚千年圣,海外占风九译人。北宋·作者:余靖《题庾岭三亭诗 其三 通越亭》
虏人多窃朝廷礼,译者交传应对辞。北宋·作者:梅尧臣《送吕冲之司谏使北》
闻到罽庭尤若寒,译言揉耳不讥弹。北宋·作者:梅尧臣《送石昌言舍人使匈奴》
重译新离越裳国,一枝都掩桂林香。北宋·作者:陶弼《茉莉花 其一》
重译款关惟恐后,奉琛荐币无不恭。北宋·作者:刘敞《和吴九元会》
试闱给笔频辞命,译馆翻经屡奏篇。北宋·作者:苏颂《寄译经清衍大师》
法部重翻慈寿曲,译场初上贝多经。北宋·作者:苏颂《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口号》

譯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譯】【酉集上】【言字部】 譯;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183第19【唐韻】羊昔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 音繹。【說文】傳譯四夷之言者。【揚子·方言】傳也。又見也。【註】傳宣語卽相見。【禮·王制】北方曰譯。【疏】通傳北方語官謂之譯。譯, 也。謂 說外內之言。劉氏曰:譯,釋也。猶言謄也。謂以彼此言語相謄釋而通之也。越裳氏重九譯而朝是也。【周禮·秋官·象胥·賈疏】北方曰譯者,譯卽易,謂換易言語,使相解也。 又【正字通】凡詁釋經義亦曰譯。 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大鴻臚屬官有行人譯官。又典屬國屬官有九譯令。 又叶弋灼切,音藥。【張華·七命】語不傳於輶軒,地不被乎正朔,莫不駿奔稽顙,委質重譯。 【說文】本作 。

与譯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譯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