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熾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chì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熾字寓意

【熾】 chì 见“炽”。

熾字解释

【熾】[①][chì][《廣韻》昌志切,去志,昌。]“炽1”的繁体字。(1)火旺盛。(2)昌盛;兴盛。(3)使兴旺昌盛。(4)燃烧。(5)赤。(6)通“饎”。烹煮。

熾字诗词来源

【熾】桃径李蹊绝芳园,炎氛炽日满愁轩。隋末唐初·作者:蔡瑰《夏日闺怨》
赫赫离精御炎陆,滔滔炽景开隆暑。初唐·作者:武则天《郊庙歌辞 武后明堂乐章 徵音》
洪炉炽炭燎一毛,大鼎炊汤沃残雪。中唐·作者:韦应物《易言》
伾文未揃崖州炽,虽得赦宥恒愁猜。中唐·作者: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偶因旱魃恣为虐,火旗烧空诚炽熇。中唐·作者:刘禹锡《龙门祷雨歌》
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中唐·作者:柳宗元《杂曲歌辞 其三 行路难三首》
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唐·作者:刘叉《天津桥》
烧人之家食人肉,狼虎炽心都未足。唐·作者:李涉《六叹 其五》
一切众生望见佛。三毒炽燃善业焦。唐·作者:敦煌曲子《空无主 其三 调名本意八首》
一切烦恼漏已尽。诸结炽火不能烧。唐·作者:敦煌曲子《空无主 其三 调名本意八首》
猛炽燄中人有路,旋风顶上屹然栖。中唐·作者:齐安和尚《偈》
异谋潜炽促归去,临轩赐带盈十围。唐·作者:郑嵎《津阳门诗》
炽炭一炉真玉性,浓霜千涧老松心。唐末·作者:韩偓《奉和峡州孙舍人肇荆南重围中寄诸朝士二篇时李常侍洵严谏议龟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继和余久有是债今至湖南方暇牵课 其一》
旱魃妖狂作民虐,风伯暴怒兴日炽。北宋·作者:石介《寄永叔》
方予谳狱唐安归,火云炽日交炎威。北宋·作者:赵抃《酬张唐英》
凶焰炽时焚更烈,恩波流处浸还深。北宋·作者:邵雍《天地吟》
红炉炽炭发其钳,金钟一引连四三。北宋·作者:韩维《又赋京师初食车螯》
一时火炽俄烬煨,惟有陋俗知营财。北宋·作者:赵瞻《魏文侯城》
蒲条围坐雪添瓶,侧理糊窗炽炭明。北宋·作者:苏颂《次韵柳郎中二咏 其一 地炉》
踞炉炽炭已不暇,对灶张衣诚未过。北宋·作者:王安石《和王乐道烘虱》

熾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熾】【巳集中】【火字部】 熾;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681第26〔古文〕 【玉篇】【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昌志切,音幟。【爾雅·釋言】熾,盛也。【詩·小雅】玁狁孔熾。【魯頌】俾爾熾而昌。 又同熺。炊也。【左傳·昭十年】柳熾炭于位。【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 又與俶通。【詩·小雅】俶載南畝。【箋】俶讀爲熾。載讀爲葘。【疏】謂耜之熾而入地,以葘殺其草,故方言入地曰熾,反草曰葘也。又【周頌】俶載南畝。【箋】俶載當作熾葘。◎按正字通云:朱傳:俶,始也。載,事也。箋說非。然箋必非無據,今存之。 又叶昌據切,音處。【揚雄·解嘲】三仁去而殷墟,二老歸而周熾,子 死而吳亡,種蠡存而越伯。伯音布,叶下懼舉。

与熾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熾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