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腥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xīng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腥字寓意

【腥】 xīng 像鱼的气味:气。血膻。秽。臭。臊。风血雨。 鱼或肉一类的食品:荤。 生肉:“君赐,必熟而蔫之”。

腥字解释

【腥】[①][xīng][《廣韻》桑經切,平青,心。][《廣韻》蘇佞切,去徑,心。](1)生肉。(2)气。(3)荤;带气的食物。

腥字诗词来源

【腥】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用拂腥膻和九谷。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一》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唐·作者:杜甫《哀王孙》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风香。唐·作者:杜甫《寄韩谏议》
鳞介腥膻素不食,终日忍饥西复东。唐·作者:杜甫《白凫行》
霜鹯野鹞得残肉,同啄膻腥不肯逐。中唐·作者:韦应物《鸢夺巢》
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中唐·作者:孟郊《伤春》
茫茫尘累愧腥膻,强把蜉蝣望列仙。中唐·作者:李程《赠毛仙翁》
戎羯腥膻岂是人,豺狼喜怒难姑息。唐·作者:刘商《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二 第二拍》
狐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唐·作者:刘商《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五 第五拍》
恨凌辱兮恶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唐·作者:刘商《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十 第十拍》
村童近去嫌腥食,野鹤高飞避俗人。中唐·作者:王建《从军后寄山中友人》
能断世间腥血味,长生只要一丸丹。中唐·作者:王建《赠王屋道士赴诏》
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中唐·作者:王建《荆门行》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中唐·作者: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阴森鬼庙当邮亭,鸡豚日宰闻膻腥。唐·作者:李绅《过荆门》
鱼虾遇雨腥盈鼻,蚊蚋和烟痒满身。唐·作者:白居易《臼口阻风十日》
衣缝纰颣黄丝绢,饭下腥咸白小鱼。唐·作者:白居易《即事寄微之》
荤腥每断斋居月,香火常亲宴坐时。唐·作者:白居易《斋月静居》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唐·作者:白居易《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

腥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腥】【未集下】【肉字部】 腥;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988第17【玉篇】桑丁切【廣韻】【集韻】桑經切, 音星。【說文】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廣韻】豕息肉,肉中似米。【周禮·天官·內饔】豕肓眡而交睫腥。【註】肉有如米者,似星。 又凡膏亦曰腥。【周禮·天官·庖人】秋行犢麛膳膏腥。【註】膏腥,雞膏也。 又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其臭腥。【史記·晉世家】犯肉腥臊,何足食。 又穢也。【書·酒誥】庶羣自酒,腥聞在上。 又【正韻】凡肉未熟曰腥。【論語】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史記·禮書】俎上腥魚。【註】鄭曰:大饗祫祭先王,以腥魚爲俎實,不臑熟之也。 又【唐韻】蘇佞切【集韻】【韻會】新佞切, 音性。義同。 【集韻】或作胜。

与腥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腥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