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喈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jiē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喈字寓意

【喈】 jiē 〔〕a.声音和谐,如“鼓钟”;b.鸟声,如“鸡鸣”。 疾速的样子:“北风其”。

喈字解释

【喈】[①][jiē][《廣韻》古諧切,平皆,見。](1)疾速貌。(2)鸣叫。

喈字诗词来源

【喈】□□荣兮鸣喈喈。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啄木高翔鸣喈喈。西晋·作者:傅玄《诗》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三》
鸟鸣喈喈烟濛濛,自从远送对悲翁。中唐·作者:孟郊《南浦篇》
花间春鸟语喈喈,道在其中动我怀。北宋·作者:赵炅《缘识 其八》
唳鹤啼乌隔斗城,喈喈辛苦报朝缨。北宋·作者:宋庠《僦庐僻远因畜鸣鸡为入谒之候岁久驯狎其信如一因成短咏》
斋窗病枕迷昏晏,只有喈喈托曙鸡。北宋·作者:宋祁《苦雨中作》
伯喈辞刻虽无愧,还作乡人堕泪碑。北宋·作者:苏颂《知枢密院孙温靖公挽辞二首 其二》
虎卧洞壑猿攀崖,好鸟上下鸣声喈。北宋·作者:郭祥正《留题方伋秀才寿乐亭》
人非田文莫弹铗,世有伯喈须倒屣。北宋·作者:刘弇《送贯之县丞解官还寿春》
御柳宫梅动春意,朝来黄鸟亦喈喈。北宋·作者:毛滂《春词 其七》
王闲玉勒皆骕骦,伯喈怀赎望金商。宋·作者:邓忠臣《考校同文馆戏赠子方兼呈文潜》

喈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喈】【丑集上】【口字部】 喈;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97第28【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 音皆。【說文】鳥鳴聲。【詩·周南】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註】喈喈,和聲之遠聞也。 又【說文】一曰鳳皇鳴聲。【詩·大雅】雝雝喈喈。【爾雅·釋訓】噰噰喈喈,民協服也。【註】鳳皇應德鳴相和,百姓懷附興頌歌。 又【詩·邶風】北風其喈。【傳】喈,疾貌。 又【詩·小雅】鼓鐘喈喈。【註】喈喈,猶將將。 又【集韻】許介切,音譮。聲也。 又叶居奚切,音稽。【朱子·詩傳】凡喈字俱叶居奚反。

与喈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喈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