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字的含义

鸿字的解释

鸿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hóng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鸿字寓意

【鸿】鸿 (鴻) hóng 大雁: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大: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 指书信:来鸿。 姓。

鸿字解释

【鸿】[①][hóng][《廣韻》户公切,平東,匣。]“鸿1”的繁体字。(1)大雁。(2)鹄。即天鹅。(3)《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大雁即鸿雁,故用以指信使或书信。(4)洪水;大水。(5)大。(6)指大名。(7)谓张大。(8)强;盛。(9)通“紅(葒)”。水草名。即水荭。也称马蓼。(10)通“蠪”。虾蟆。(11)通“傭”。均等。(12)姓。春秋有鸿駵魋,见《左传·昭公二十年》。参阅《通志·氏族四》。[②][hóng][《廣韻》胡孔切,上董,匣。]“鸿2”的繁体字。见“鴻2蒙”。[③][hòng][《集韻》胡貢切,去送,匣。]“鸿3”的繁体字。见“鴻3絧”。

鸿字诗词来源

【鸿】卅有皇兮气所裁。赴鸿渊兮逝不来。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我太祖鸿飞兖豫。曹魏·作者:吴质《魏都赋 其一》
温若腾螭之升天,曜似游鸿之远臻。曹魏末晋初·作者:王沈《车渠觯赋》
愿因归鸿超遐隔,终然莫致增永积。西晋·作者:张载《拟四愁诗四首 其二》
鸿从南来雀不惊。魏晋·作者:无名氏《姑臧谣》
朝日潜辉华灯明。林鹊同栖渚鸿并。南朝宋·作者:谢惠连《燕歌行》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陈朝·作者:江总《闺怨篇 其一》
南飞乌鹊北飞鸿,弄玉兰香时会同。陈朝·作者:江总《东飞伯劳歌》
鸿归燕去紫茎歇,露往霜来绿叶枯。隋·作者:赵元淑《闻杨炯幽兰之歌作》
长袖翩翩若鸿惊。纤腰袅袅会人情。隋·作者:无名氏《共戏乐 其三》
严禋克配鸿基远,明德惟馨凤历昌。隋末唐初·作者:魏徵《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舒和》
上林三月鸿欲稀,华表千年鹤未归。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初唐·作者: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初唐·作者:王勃《蜀中九日》
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初唐·作者:王勃《寒夜怀友杂体二首 其一》
润色鸿业寄贤才,叨居右弼愧盐梅。初唐·作者:李显《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谬接鹓鸿陪赏乐,还欣鱼鸟遂飞沈。初唐·作者:李乂《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唐·作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温泉启蛰气氛氲,渭浦归鸿日数群。唐·作者:张说《扈从温泉宫献诗》
秋露萎草鸿始归,此时衰暮与君违。唐·作者:张纮《杂曲歌辞 行路难》

鸿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鸿】【亥集中】【鳥字部】 鴻;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505第14〔古文〕 【唐韻】戸工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 音洪。【說文】鴻,鵠也。【玉篇】鴻,鴈也。詩傳云:大曰鴻,小曰鴈。【陸璣疏】鴻羽毛光澤純白,似鶴而大,長頸,肉美如鷹。又有小鴻如鳧,色白,今人直謂之鴻。【易·漸卦】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爲儀。又旗名。【禮·曲禮】前有車騎,則載飛鴻。【鄭註】鴻取飛有行列也。又通作洪,大也。【史記·河渠書】禹抑鴻水。【楚辭·天問】不任汨鴻,何以尙之。【註】鴻,大水也。又傭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筍簴,小首而長,摶身而鴻,若是者謂之鱗屬,以爲筍。【註】鴻,傭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橈之,以眡其鴻殺之稱也。【疏】釋云:鴻卽上文强是也。殺,卽上文弱是也。又地名。【左傳·昭二十一年】齊師宋師敗吳師于鴻口。【註】梁國睢陽縣東有鴻口亭。又鴻溝。【史記·蘇秦傳】大王之地,南有鴻溝。【註】在滎陽。又蟲名。蜚鴻。【史記·周本紀】蜚鴻滿野。【註】蠛蠓也。又姓。衞大夫鴻騮魋,見【左傳】。鴻安丘,見【後漢書】。又人名。大鴻,堯臣名。梁鴻,漢人。又【廣韻】【韻會】胡孔切【集韻】戸孔切, 音汞。與澒同。【揚雄·羽獵賦】鴻絧緁獵。【師古註】鴻絧,直馳貌。又鴻濛,元氣也。【淮南子·俶眞訓】以鴻濛爲景柱。【註】東方之野日所出。又【集韻】【類篇】 虎孔切,音嗊。義同。又【集韻】胡貢切,音 。鴻洞,深遠。一曰相連次貌。又【字彙】古送切,音貢。【淮南子·精神訓】澒濛鴻洞。【註】鴻,讀如子贛之贛。又叶胡光切,音黃。【呂氏春秋】彭祖以壽,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農以鴻。考證:〔搏身而鴻。〕 謹照周禮原文搏身改摶身。〔【廣韻】【韻會】胡孔切,【集韻】戸孔切, 音永。〕 謹照原文音永改音汞。〔【揚雄·校獵賦】鴻絧緁獵。〕 謹照原文校獵賦改羽獵賦。〔【淮南子·俶眞訓】以鴻濛爲景。【註】鴻濛,東方日所出地。〕 謹照原文爲景下增柱字。鴻濛東方日所出地改東方之野日所出。

与鸿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鸿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