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播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播字寓意

【播】 bō 撒种:种(zh弉g )。种(zh恘g )(用撒布种子的方式种植)。撒。夏。春。 传扬,传布:广。传音。发。弄。扬(a.宣扬,传扬;b.发动)。放。映。

播字解释

【播】[①][bō][《廣韻》補過切,去過,幫。](1)布种,撒种。(2)引申为抛洒。(3)传布;传扬。(4)谓配乐以广流传。(5)显露。(6)布设。(7)施行。参见“刑”。(8)分散。(9)流亡;迁徙。(10)背弃,舍弃。(11)放纵。[②][bǒ][《集韻》補火切,上果,幫。]摇,簸扬。[③][fān](1)通“藩”。(2)通“幡”。

播字诗词来源

【播】播时百谷民所天。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九 需雅》
声名播扬二十年,足下长途几千里。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自从迁播落黔巴,三见江上开新花。唐·作者:卢僎《十月梅花书赠》
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中唐·作者:刘长卿《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
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中唐·作者:刘长卿《送侯中丞流康州》
才兼文武播雄名,遗爱芳尘满洛城。中唐·作者: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见寄》
集仙殿里新词到,便播笙歌作乐章。唐·作者:白居易《梦得得新诗》
曲艺岂能裨损益,微辞秖欲播芳馨。中唐·作者:柳宗元《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七 立部伎》
名播其传天下说。扬名父母不及亲。唐·作者:敦煌曲子《十二时 其七 劝学八首》
待将袍袄重抄了,尽写襄阳播掿词。唐·作者:段成式《寄温飞卿笺纸》
洪崖成道二千年,唯有徐君播青史。唐·作者:陈陶《题徐稚湖亭》
愁人相忆春山暮,烟树苍苍播谷时。唐·作者:李群玉《寄友二首 其二》
谁能更近丹墀种,解播皇风入九州。唐·作者:薛能《杂曲歌辞 其五 杨柳枝》
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馨。唐·作者:裴铏《题文翁石室》
播种勤耕盈廪庾,兆民兴让洽温恭。吴越·作者:钱镠《造寺保民》
西巡凤府非为固,东播銮舆卒未安。唐末五代初·作者:张道古《上蜀王》
高据襄阳播盛名,问人人道是诗星。五代·作者:卢延让《吊孟浩然》
坦腹夫君不可逢,千年犹在播英风。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山阴故事》
燕台汉阁王侯事,青史千年播耿光。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客厅》

播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播】【卯集中】【手字部】 播;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456第15〔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補過切,波去聲。【說文】種也。一曰布也。【廣韻】揚也。【詩·豳風】其始播百穀。【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又放也,棄也。【書·泰誓】播棄犂老。又【多方】屑播天命。 又散也。【書·禹貢】又北播爲九河。【禮·禮運】播五行于四時。【疏】播散五行之氣於四時也。【釋文】舒也。 又【增韻】逋也,遷也。【書·大誥】予惟以爾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又州名。西南徼外夜郞且蘭地,唐置播州。【韓愈·柳子厚墓誌】劉禹錫當詣播州,子厚願以柳易播。 又明萬歷中,平播置遵義平越二府。 又姓。播武,殷賢人。或云播軌。 又【集韻】【韻會】【正韻】 補火切,音跛。義同。【書舜典】,播時百穀。《釋文》播,波左反。 又搖也。與簸通。【莊子·人閒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註】 米曰精。播,搖動也。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澤名。在豫州。【史記·禹本紀】滎播旣都。【註】古文尚書作滎波。 又【郭璞·木禾贊】爰有嘉穀,號曰木禾。匪植匪蓺,自然靈播。 又【說文】通作譒。引書,王譒告之。今書作播。考證:〔【書·泰誓】播棄黎老。〕 謹照原文黎老改爲犂老。〔【說文】書舜典,播時百穀。註:播,音波左切。〕 謹按說文播字註無引播時百穀之文,波左切亦非註文。謹據釋文改爲書舜典播時百穀。釋文播,波左反。

与播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播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