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字的含义
撲字的解释
撲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6
- 拼音:pū
- 繁体:撲
- 笔画:15
- 部首:扌
撲字寓意
【撲】撲 pū 见“扑”。
撲字解释
【撲】[①][pū][《廣韻》普木切,入屋,滂。][《廣韻》蒲角切,入覺,並。]亦作“擈1”。“扑1”的繁体字。(1)击;打。(2)指扑灭。(3)拍打;拍击。(4)拂拭;轻轻地擦。(5)指拂拭的用具。(6)摔;掷。(7)向前猛冲;全身伏向。(8)谓趴,伏。(9)谓全心寄托。(10)相扑。(11)倾覆;倒下。(12)指气味声色之类直逼(人的感官)。(13)满,遍。(14)棰杖。(15)古代一种制茶的工具。(16)围棋术语。投。(17)古代博戏名。盛行于宋元民间,以钱为博具,掷地视字幕决胜败。(18)宋元的一种包税制度。(19)象声词。参见“撲哧”、“撲通”。(20)见“撲曲”。(21)见“撲唐唐”。[②][bǔ][《集韻》博木切,入屋,幫。]见“撲2挑”。
撲字诗词来源
【撲】绮萼成蹊遍籞芳,红英扑地满筵香。唐初·作者:李峤《杂曲歌辞 其二 桃花行》
渭桥南渡花如扑,麦陇青青断人目。唐·作者:张说《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唐·作者:杜甫《又呈吴郎》
柳暗南桥花扑人,红亭独占二江春。唐·作者:岑参《冀国夫人歌辞七首 其二》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唐·作者:岑参《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朝回花底恒会客,花扑玉缸春酒香。唐·作者:岑参《韦员外家花树歌》
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唐·作者:岑参《鼓吹曲辞 其二 凯歌六首》
春风吹花乱扑户,班倢车声不至啼。唐·作者:王沈《相和歌辞 倢伃怨》
红尘扑辔汗湿鞯,师子麒麟聊比肩。唐·作者:顾况《露青竹杖歌》
数里衣香遥扑人,长衢雨歇无纤尘。中唐·作者:戎昱《赠别张驸马》
稻黄扑扑黍油油,野树连山涧自流。中唐·作者:卢殷《雨霁登北岸寄友人》
杨花撩乱扑流水,愁杀人行知不知。中唐·作者:朱放《送魏校书》
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中唐·作者:王播《题木兰院二首 其二》
柳拖金缕拂朱栏,花扑香尘满绣鞍。唐·作者:牟融《禁烟作》
檐前熟著衣裳坐,风冷浑无扑火蛾。中唐·作者:王建《新晴》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中唐·作者:王建《田家行》
犬声扑扑寒溪烟,人家烧竹种山田。中唐·作者:王建《荆门行》
渭桥南渡花如扑,麦陇青青断人目。唐·作者:张说《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唐·作者:杜甫《又呈吴郎》
柳暗南桥花扑人,红亭独占二江春。唐·作者:岑参《冀国夫人歌辞七首 其二》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唐·作者:岑参《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朝回花底恒会客,花扑玉缸春酒香。唐·作者:岑参《韦员外家花树歌》
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唐·作者:岑参《鼓吹曲辞 其二 凯歌六首》
春风吹花乱扑户,班倢车声不至啼。唐·作者:王沈《相和歌辞 倢伃怨》
红尘扑辔汗湿鞯,师子麒麟聊比肩。唐·作者:顾况《露青竹杖歌》
数里衣香遥扑人,长衢雨歇无纤尘。中唐·作者:戎昱《赠别张驸马》
稻黄扑扑黍油油,野树连山涧自流。中唐·作者:卢殷《雨霁登北岸寄友人》
杨花撩乱扑流水,愁杀人行知不知。中唐·作者:朱放《送魏校书》
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中唐·作者:王播《题木兰院二首 其二》
柳拖金缕拂朱栏,花扑香尘满绣鞍。唐·作者:牟融《禁烟作》
檐前熟著衣裳坐,风冷浑无扑火蛾。中唐·作者:王建《新晴》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中唐·作者:王建《田家行》
犬声扑扑寒溪烟,人家烧竹种山田。中唐·作者:王建《荆门行》
撲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撲】【卯集中】【手字部】 撲;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457第02【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 音雹。【說文】挨也。【廣韻】相撲也。 又【增韻】踣也。【韓愈·納涼聮句】朽杌惧傾撲。或作 。 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 同。擊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正韻】普卜切, 與攴同。小擊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又杖也。與扑同。【荀悅申鑒】桎梏鞭撲,以加小人。 又【荀子·臣道篇】若馭撲馬。【註】未調習之馬。 又【集韻】博木切,音卜。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