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掦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掦字寓意

【掦】 tì 古同“剔”,挑剔。

掦字解释

【掦】[①][tì][《奚韻》他狄切]挑取,剔取。

掦字诗词来源

【掦】剔其须发作道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剔其须发作道人。阳为和上阴阿尼。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五》
瞠却眼兮剔起眉,反覆看渠渠是谁。中唐·作者:大义《坐禅铭》
残灰剔罢携纤手,也胜金莲送辙回。唐·作者:史凤《锁莲灯》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中唐·作者:韩愈《石鼓歌》
苔黏月眼风挑剔,尘结云头雨磕敲。唐·作者:姚合《天竺寺殿前立石》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唐·作者:张祜《赠内人》
满园芳草年年恨,剔尽灯花夜夜心。晚唐·作者:唐彦谦《无题十首 其六》
银釭剔起残灯焰,石鼎烹来新茗甘。五代·作者:郑良士《题鸣峰岩 其二》
云门耸剔白云低,水急游鱼不敢栖。南汉·作者:文偃《偈颂 其一》
酒醒拨剔残灰火,多少凄凉在此中。五代·作者:崔道融《酒醒》
高卧东林最上方,水声山翠剔愁肠。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山寺寓居》
筇竹岩边剔翠苔,锦江波冷洗琼瑰。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笋鞭》
途中若立三千客,剔起眉毛不在多。北宋·作者:释重显《送僧 其二》
虎狼丛不遇知音,剔起眉毛便归去。北宋·作者:释重显《送从吉禅者》
置也置也威自全,一出六出眉剔起。北宋·作者:释重显《颂药山师子话送僧》
大张口兮同闪电,剔起眉毛还不见。北宋·作者:释重显《颂一百则 其二十三》
落花流水太茫茫,剔起眉毛何处去。北宋·作者:释重显《颂一百则 其二十六》
龙脑篆香蟠屈曲,虎头彫枕剔空嵌。北宋·作者:梅尧臣《依韵和许待制病起偶书》
公留岩下久徘徊,公剔莓苔汲泉洗。北宋·作者:梅尧臣《欧阳永叔寄琅琊山李阳冰篆十八字并永叔诗一首欲予继作因成十四韵奉答》

掦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掦】【卯集中】【手字部】 掦;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439第05【篇海】他歷切,音惕。挑掦也。亦借用剔。與揚別。【集韻】作 。

与掦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掦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掦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