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淮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huái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淮字寓意

【淮】 huái 〔河〕水名,源于中国河南省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两省入洪泽湖。简称“”,如“北”。“南”。

淮字解释

【淮】[①][huái][《廣韻》户乖切,平皆,匣。](1)水名。即河,我国大河之一。源出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洪泽湖以下,主流出三河经高邮湖由江都县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下游原有入海河道,公元1194年黄河夺后,河道淤高,遂逐渐以入江为主。解放前水利失修,灾害严重。解放后进行全面治理。(2)以指两地区。(3)汇聚。(4)姓。见《通志·氏族五》。

淮字诗词来源

【淮】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西汉·作者:刘彻《瓠子歌》
可怜淮水去来潮。春堤杨柳覆河桥。南梁·作者:萧纲《和萧侍中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三》
淮南桂中明月影,流黄机上织成文。北周·作者:王褒《燕歌行》
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隋·作者:杨广《泛龙舟》
洛滨仙驾启遥源,淮浦灵津符远筮。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莫怪山前深复浅,清淮一日两回潮。唐初·作者:刘方平《送别》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盛唐·作者:李颀《琴歌》
心穷伏火阳精丹,口诵淮王万毕术。盛唐·作者:李颀《送王道士还山》
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盛唐·作者:王泠然《汴堤柳》
何必淮南投小吏,飞来□□化为金。唐·作者:李昂《驯鸽篇》
人说淮南有小山,淮王昔日此登仙。唐·作者:万楚《小山歌》
君能举帆至淮南,家住盱眙余先谙。唐·作者:万楚《小山歌》
淮南调鼎彭祖尝,得道同归不死乡。唐·作者:罗公远《大还丹口诀》
祗应早得淮南术,会见双飞入紫烟。唐·作者:阎德隐《薛王花烛行》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盛唐·作者:李白《僧伽歌》
淮水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盛唐·作者:李白《赠华州王司士》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盛唐·作者: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毬猎夜拥掷。盛唐·作者:李白《少年行》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猛虎行》

淮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淮】【巳集上】【水字部】 淮;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631第14【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 音懷。水名。【說文】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風俗通·山澤篇】淮,均也。均其務也。【春秋·說題辭】淮者,均其勢也。【釋名】淮,圍也。圍繞揚州分界,東至於海也。【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又水出漢中。【前漢·地理志】漢中郡房陵縣淮山,淮水所出。 又淮安,郡名。【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曰淮隂。漢曰臨淮,晉曰山陽,隋唐曰楚州,宋曰淮安。 又【韻補】叶胡隈切,音回。【左傳·昭十二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爲諸侯師。一說淮讀爲濰叶韻。 又叶虛欺切,音熙。【顏延之詩】惜無爵雉化,何用充江淮。去國還故里,迷門樹蓬藜。

与淮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淮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