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字的含义
笞字的解释
笞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1
- 拼音:chī
- 繁体:笞
- 笔画:11
- 部首:竹
笞字寓意
【笞】笞 chī 用鞭杖或竹板打:鞭笞。 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笞刑。
笞字解释
【笞】[①][chī][《廣韻》丑之切,平之,徹。](1)用鞭、杖或竹板打人。(2)古代的一种刑罚。用荆条或竹板敲打臀、腿或背。为五刑之一。
笞字诗词来源
【笞】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中唐·作者: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
成王有过伯禽笞,圣惠能新日自奇。唐末·作者:周昙《三代门 成王》
官中验出虚兼实,枷锁鞭笞痛不禁。北宋·作者:戚纶《谕民》
日斜鸣跸不可驻,未就引去如鞭笞。北宋·作者:梅尧臣《薛九公期请赋山水字诗》
夏取麦兮秋取粟,笞匹红兮杖匹紫。北宋·作者:石介《彼县吏》
鞭笞鬼神各就事,簸弄旗帜翻以舒。北宋·作者:韩维《答崔象之见谢之作》
鞭笞小罪亦检察,不许略出常科中。北宋·作者:文同《送知府吴龙图》
亲呼令长嘱赤子,勿贪荣利穷鞭笞。北宋·作者: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
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湿不敢燃薪䕸。北宋·作者:王安石《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用其韵和酬》
无年何日苏凋瘵,死市空嗟费杖笞。北宋·作者:刘攽《次韵和王待制绝句 其二》
累月应将笞乐籍,恐公重作独醒人。北宋·作者:范纯仁《和持国听琵琶二首 其二》
且得官司减鞭笞,若逢水旱放田租。北宋·作者:徐积《送程运判》
汝胥可脱簿书烦,汝民可免鞭笞辱。北宋·作者:徐积《送李昂长官》
纵不首传函报死,亦须颈系背笞生。北宋·作者:王令《送仲宝叔赴秦幕》
时清固应稀盗贼,俗弊宁不烦笞掠。北宋·作者:王令《送朱明之昌叔赴尉山阳》
强扶驽骀决远到,足力不骋烦笞鞭。宋·作者:金君卿《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
直将仁义化笞榜,羞与奸赃竞刀笔。北宋·作者:苏轼《送冯判官之昌国》
儿童鞭笞学官府,翁怜儿痴旁笑侮。北宋·作者:苏轼《古意》
鞭笞六龙驾扶桑,上朝元君陪紫皇。北宋·作者:李之仪《过雨饮临颍何希仲家蒙督诗即席为赠》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北宋·作者: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成王有过伯禽笞,圣惠能新日自奇。唐末·作者:周昙《三代门 成王》
官中验出虚兼实,枷锁鞭笞痛不禁。北宋·作者:戚纶《谕民》
日斜鸣跸不可驻,未就引去如鞭笞。北宋·作者:梅尧臣《薛九公期请赋山水字诗》
夏取麦兮秋取粟,笞匹红兮杖匹紫。北宋·作者:石介《彼县吏》
鞭笞鬼神各就事,簸弄旗帜翻以舒。北宋·作者:韩维《答崔象之见谢之作》
鞭笞小罪亦检察,不许略出常科中。北宋·作者:文同《送知府吴龙图》
亲呼令长嘱赤子,勿贪荣利穷鞭笞。北宋·作者: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
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湿不敢燃薪䕸。北宋·作者:王安石《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用其韵和酬》
无年何日苏凋瘵,死市空嗟费杖笞。北宋·作者:刘攽《次韵和王待制绝句 其二》
累月应将笞乐籍,恐公重作独醒人。北宋·作者:范纯仁《和持国听琵琶二首 其二》
且得官司减鞭笞,若逢水旱放田租。北宋·作者:徐积《送程运判》
汝胥可脱簿书烦,汝民可免鞭笞辱。北宋·作者:徐积《送李昂长官》
纵不首传函报死,亦须颈系背笞生。北宋·作者:王令《送仲宝叔赴秦幕》
时清固应稀盗贼,俗弊宁不烦笞掠。北宋·作者:王令《送朱明之昌叔赴尉山阳》
强扶驽骀决远到,足力不骋烦笞鞭。宋·作者:金君卿《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
直将仁义化笞榜,羞与奸赃竞刀笔。北宋·作者:苏轼《送冯判官之昌国》
儿童鞭笞学官府,翁怜儿痴旁笑侮。北宋·作者:苏轼《古意》
鞭笞六龙驾扶桑,上朝元君陪紫皇。北宋·作者:李之仪《过雨饮临颍何希仲家蒙督诗即席为赠》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北宋·作者: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笞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笞】【未集上】【竹字部】 笞;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880第04【廣韻】丑之切【韻會】【正韻】抽之切, 音痴。捶擊也。【前漢· 法志】景帝六年詔曰:笞者,所以敎之也。其定箠令。丞相劉舍請笞者,捶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之末薄半寸,皆平其節。當笞者笞臋,毋得更人。【註】如淳曰:然則先時笞背也。師古曰:毋更人,謂行笞者不更易人也。【唐書· 法志】斷獄之 有五,一曰笞。笞之爲言恥也,凡過之小者,捶撻以恥之。漢用竹,後世更以楚。《書》曰扑作敎 是也。太宗甞覽《明堂針灸圖》,見人之五臟皆近背,詔罪人無得鞭背。【荀子·正論篇】捶、笞臏脚。【註】捶笞皆杖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