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字的含义
跋字的解释
跋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2
- 拼音:bá
- 繁体:跋
- 笔画:12
- 部首:足
跋字寓意
【跋】跋 bá 翻山越岭:跋涉。 踩,践踏:跋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跋文。跋语。序跋。
跋字解释
【跋】[①][bá][《廣韻》蒲撥切,入末,並。]亦作“1”。(1)跌倒。(2)火炬或烛燃尽残馀的部分。(3)借指柱根。(4)谓烛燃尽。(5)跋文。写在书籍、文章、字画、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记述之类。(6)评说;评论。(7)踩;踏。(8)跋涉。(9)倒翻;翻转。(10)用脚拨。(11)用同“潑”。洒,散。(12)跋扈,暴横。(13)通“拔”。超越。参见“跋越”。(14)通“拔”。举,尽。参见“跋朝”、“跋隊斬”。(15)通“拔”。迅疾。参见“跋來報往”。(16)通“拔”。摆脱、排除。参见“跋滯”。(17)姓。五代有跋異。见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人物·妙品》。[②][bèi][《集韻》博蓋切,去夳,幫。]行不正貌。
跋字诗词来源
【跋】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唐·作者:杜甫《赠李白》
黎元愁痛会苏息,夷狄跋扈徒逡巡。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唐·作者: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冲街不避将军令,跋敕兼题宰相名。中唐·作者:元稹《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
人人共恶难回跋,潜遣飞龙减刍秣。中唐·作者:元稹《望云骓马歌》
黑山永破和亲虏,乌岭全坑跋扈臣。唐·作者:李德裕《离平泉马上作》
跋提河边洗罪垢。唐·作者:敦煌曲子《十二时 其五 劝凡夫十二首》
白龙蹀躞难回跋,争下红绡碧玉鞭。唐·作者: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五》
跋涉不知残腊尽,动劳宁复计冬春。中唐·作者:吕岩《过水坪》
韩公堆上跋马时,回望秦川树如荠。唐·作者: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跋扈以成梁冀在,简书难问杜乔归。唐末·作者:罗隐《经故洛阳城》
能嫌跋扈斩梁王,宁便荣枯信段张。唐末·作者:周昙《后汉门 桓帝》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五代·作者:王仁裕《贺王溥入相》
支期一世惟偷宠,虚秉东京跋扈权。北宋·作者:宋庠《梁冀二首 其二》
犹赖斜阳催跋马,不然离恨损丝弦。北宋·作者:宋祁《闰正月二十五日送客寻春集裴氏园》
早须跋马收清思,莫看沈西日暮云。北宋·作者:宋祁《和晏尚书出城口占四首 其三》
廓开紫宙清凉界,顿去骄阳跋扈权。北宋·作者:张方平《金陵久旱喜雨呈运使韩综学士提刑令狐挺祠部及示诸府僚》
跋题应命诚羞涩,不是跳龙卧虎徒。北宋·作者:韩琦《次韵答文侍中寄示韩晋公村田歌舞图颜鲁公跋尾仍使题于后》
治久便忧强跋扈,患深仍念恶驱除。北宋·作者:邵雍《安乐窝中一部书》
瘴云收尽秋田熟,跋境肴浆再拜人。北宋·作者:蔡襄《漳南十咏 其六 圆山庙》
黎元愁痛会苏息,夷狄跋扈徒逡巡。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唐·作者: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冲街不避将军令,跋敕兼题宰相名。中唐·作者:元稹《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
人人共恶难回跋,潜遣飞龙减刍秣。中唐·作者:元稹《望云骓马歌》
黑山永破和亲虏,乌岭全坑跋扈臣。唐·作者:李德裕《离平泉马上作》
跋提河边洗罪垢。唐·作者:敦煌曲子《十二时 其五 劝凡夫十二首》
白龙蹀躞难回跋,争下红绡碧玉鞭。唐·作者: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五》
跋涉不知残腊尽,动劳宁复计冬春。中唐·作者:吕岩《过水坪》
韩公堆上跋马时,回望秦川树如荠。唐·作者: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跋扈以成梁冀在,简书难问杜乔归。唐末·作者:罗隐《经故洛阳城》
能嫌跋扈斩梁王,宁便荣枯信段张。唐末·作者:周昙《后汉门 桓帝》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五代·作者:王仁裕《贺王溥入相》
支期一世惟偷宠,虚秉东京跋扈权。北宋·作者:宋庠《梁冀二首 其二》
犹赖斜阳催跋马,不然离恨损丝弦。北宋·作者:宋祁《闰正月二十五日送客寻春集裴氏园》
早须跋马收清思,莫看沈西日暮云。北宋·作者:宋祁《和晏尚书出城口占四首 其三》
廓开紫宙清凉界,顿去骄阳跋扈权。北宋·作者:张方平《金陵久旱喜雨呈运使韩综学士提刑令狐挺祠部及示诸府僚》
跋题应命诚羞涩,不是跳龙卧虎徒。北宋·作者:韩琦《次韵答文侍中寄示韩晋公村田歌舞图颜鲁公跋尾仍使题于后》
治久便忧强跋扈,患深仍念恶驱除。北宋·作者:邵雍《安乐窝中一部书》
瘴云收尽秋田熟,跋境肴浆再拜人。北宋·作者:蔡襄《漳南十咏 其六 圆山庙》
跋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跋】【酉集中】【足字部】 跋;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223第09【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蒲撥切,音魃。【說文】蹎跋也。【玉篇】跋 ,行貌。【詩·鄘風】大夫跋涉。【傳】草行曰跋,水行曰涉。【釋文】韓詩云:不由蹊遂而涉曰跋。 又【詩·豳風】狼跋其胡。【傳】跋,躐也。 又【類篇】本也。【禮·曲禮】燭不見跋。【註】跋,本也。【疏】本,把處也。 又【前漢·揚雄傳】跋犀犛。【註】張晏曰:跋,躡也。師古曰:反戾也。 又【後漢·崔駰傳】黎共奮以跋扈兮。【註】跋扈,强梁也。 又【篇海】足後爲跋。故書文字後曰跋。 又姓。【五代名畫補遺】跋異,汧陽人。 又【集韻】【正韻】 北末切,音撥。義同。 又【集韻】博蓋切,音貝。與 同。詳 字註。 又【韻補】叶蒲麥切。【蘇軾·趙康靖公 銘】遂授以政,歷佐三葉。濟于艱難,不疐不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