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字的含义

湿字的解释

湿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shī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湿字寓意

【湿】湿 (濕) shī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相对:湿度。潮湿湿润。湿热。湿漉漉。 中医学名词:湿气。湿邪。湿泻。

湿字解释

【湿】[①][shī][《廣韻》失入切,入緝,書。]亦作“溼1”。“湿1”的繁体字。(1)潮湿。与“乾”相对。(2)沾湿。(3)犹迟缓。(4)中医术语。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湿属阴邪,流行于夏季。(5)干燥。[②][tà][《廣韻》他合切,入合,透。]同“漯1”。古水名。[③][xí][《集韻》席入切,入緝,邪。](1)通“隰”。(2)通“”。低下。[④][xiè][《集韻》悉協切,入帖,心。]亦作“隰2”。古人名用字。[⑤][chì][《集韻》叱入切,入緝,昌。]见“濕5濕”。

湿字诗词来源

【湿】三星参差露沾湿。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三》
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南梁·作者:萧纲《采菊篇》
风高暗绿凋残柳,雨驶芳红湿晚芙。陈朝·作者:江总《内殿赋新诗》
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初唐·作者:郭震《寄刘校书》
地湿莓苔生舞袖,江声怨叹入箜篌。唐·作者:张说《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馀草露湿罗衣。盛唐·作者: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阴车湿,阳车乾,夫妻相对卦中安。唐·作者:罗公远《大还丹口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盛唐·作者: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其一》
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盛唐·作者:王维《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盛唐·作者:王维《酌酒与裴迪》
清风细雨湿梅花,骤马先过碧玉家。盛唐·作者:王维《戏嘲史寰》
风传一一声来尽,雨湿双双飞去迟。唐·作者:丘为《对雨闻莺》
华阳洞口片云飞,细雨濛濛欲湿衣。盛唐·作者:储光羲《题茅山华阳洞》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唐·作者:杜甫《曲江对雨》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唐·作者:杜甫《黄草》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唐·作者:杜甫《雨不绝》
身过花间沾湿好,醉于马上往来轻。唐·作者:杜甫《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怯出必愆佳期走笔戏简》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唐·作者:杜甫《示獠奴阿段》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唐·作者:杜甫《即事》
碧窗宿雾濛濛湿,朱栱浮云细细轻。唐·作者:杜甫《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湿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湿】【巳集上】【水字部】 濕;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639第11〔古文〕 【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 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 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 音 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 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 又鄂合切,音 。濕隂,漢侯國名。 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 以形相借。【集韻】漯 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 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与湿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湿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