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沂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8
  • 拼音:
  • 繁体:
  • 笔画:7
  • 部首:

沂字寓意

【沂】 yí 〔河〕水名,源出中国山东省,至江苏省入海。

沂字解释

【沂】[①][yí][《廣韻》魚衣切,平微,疑。](1)古水名。即大河。源出山东省山,南流经水、临、郯城等地入江苏省。(2)古水名。源出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尼山,西流至滋阳县合于泗水。(3)山名。在山东省水县北,临胊县南。又称东泰山。(4)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省鄂州市东。[②][yín][《集韻》魚巾切,平諄,疑。](1)崖;边际。(2)凹纹。参见“2鄂”。

沂字诗词来源

【沂】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盛唐·作者:储光羲《登戏马台作》
虽是沂公门下客,争将肉眼看云天。中唐·作者:王建《田侍中宴席》
使回高品满城传,亲见沂公在阵前。中唐·作者:王建《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
催修水殿宴沂公,与别诸侯总不同。中唐·作者:王建《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 其三》
鲁侯不得辜风景,沂水年年有暮春。唐·作者:白居易《送兖州崔大夫驸马赴镇》
正是浴沂时节日,旧游魂断白云乡。唐末至五代·作者:崔致远《暮春即事和顾云友使》
应念浴沂诸弟子,每逢春色耿离肠。唐末至五代·作者:崔致远《奉和座主尚书避难过维阳宠示绝句三首 其二》
南沂西泗绕晴霞,北岱东蒙拥翠华。北宋·作者:吕蒙正《题阙里》
独有浴沂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北宋·作者:林逋《池上春日》
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北宋·作者:梅尧臣《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周道积衰礼义坏,夫子咏歌沂泗滨。北宋·作者:张方平《秋过琴台怀古》
颍上先生招不起,沂州太守亦归来。北宋·作者:欧阳修《闻沂州卢侍郎致仕有感》
沂公庠序亲模范,今日诸生为勉旃。北宋·作者:赵抃《青州劝学》
颍波清阔接淮沂,人似游山棹似飞。北宋·作者:赵抃《自殿院得请知睦州同范御史挽舟过颍寓言 其一》
阶前玉水供千指,钵里金沂饭百年。北宋·作者:程师孟《句 其三》
馀波及晋良惭昔,春服沿沂正在今。北宋·作者:韩维《再和乐道》
何如鼓瑟浴沂水,春服成时咏舞雩。北宋·作者:司马光《还陈殿丞原人论》
春服始成天气新,沂水风起如鱼鳞。北宋·作者:刘敞《探花郎送花坐中与邻几戏作七首 其三》
海沂邂逅诚多幸,继日相过不待招。北宋·作者:苏颂《答陈再次前韵》
身著青衫手持版,奔走卒岁官淮沂。北宋·作者: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

沂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沂】【巳集上】【水字部】 沂; 康熙笔画:8; 页码:页609第12【唐韻】【集韻】【韻會】 魚衣切,音溰。水名。【說文】水出東海費縣。一曰沂水出泰山,蓋靑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沭。【水經注】沂水於下邳縣北西流,分爲二水,一水於城北西南入泗,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泗,謂之小沂水。水上有橋,徐泗閒以爲圮,子房遇黃石公,卽此處。【地理通釋】曾氏曰:徐州之水,以沂名者非一。酈道元謂出尼丘山,西北逕魯之雩門,謂之沂水。出泰山武陽之冠石山,亦謂之沂水。 又山名。四鎭之一。【周禮·春官·大司樂】四鎭五嶽。【註】靑州之沂山。 又地名。【左傳·定五年】大敗夫 王于沂。【註】沂,楚地。 又州名。本秦琅邪地,宋置北徐州,周攺沂州,今屬兗州府。又沂水,縣名。本春秋鄆邑,今屬靑州府。俱見【廣輿記】。 又姓。【一統志】有沭陽令沂州。 又【集韻】【正韻】 魚巾切,音銀。器之釿鍔。釿或作沂。【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又【杜篤·論都賦】奮彗光,埽項軍,遂濟人難,蕩滌於泗沂。【班固·答賔戲】張良受書於邳沂。俱作魚巾切。考證:〔【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沐。〕 謹照原晝沐改沭。〔【爾雅·釋樂】大箎謂之沂。〕 謹照原文箎改篪。

与沂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沂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