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字的含义
邑字的解释
邑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7
- 拼音:yì
- 繁体:邑
- 笔画:7
- 部首:邑
邑字寓意
【邑】邑 yì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古同“悒”,愁闷不安。
邑字解释
【邑】[①][yì][《廣韻》於汲切,入緝,影。](1)京城,国都。(2)古代称侯国。(3)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4)指旧都。(5)人民聚居之处。大曰都,小曰邑。泛指村落、城镇。(6)古代庶民的编制单位。五家为轨,六轨为邑。(7)古代庶民的编制单位。三朋为里,五里为邑。(8)旧时县的别称。(9)分封城邑居住;建筑城邑。(10)封地,采邑。(11)特指皇后、公主的封地。(12)古代区域单位。(13)通“悒”。忧郁貌。(14)见“邑邑”。[②][è][《集韻》遏合切,入合,影。]奉承,曲从。
邑字诗词来源
【邑】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羁役去远征。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三》
自为骄奢彼都邑,何图零落此山颠。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馀邑政成何足贵,因君取则四方同。初唐·作者:沈佺期《饯唐永昌》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初唐·作者:李显《立春日游苑迎春》
星分邑里四人居,水荐源流万顷馀。初唐·作者:李乂《享龙池乐第八章》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唐·作者:张说《邺都引》
君还洛邑分明记,此处同来阅岁华。唐·作者:苏颋《景龙观送裴士曹》
悬知邑里遥相望,事主荣亲代所稀。唐·作者:苏颋《重送舒公》
新加大邑绶仍黄,近与单车去洛阳。盛唐·作者:李颀《寄綦毋三》
闻道桐乡有遗老,邑中还欲置生祠。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闻君小邑暂鸣弦,隐几灰心有岁年。唐·作者:李昂《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都邑西楼芳树间,逶迤霁色绕江山。盛唐·作者:孙逖《山阴县西楼》
燕西一郡是齐邻,齐北两邑平原君。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三 北方七宿》
陈仓邑吏惊烽火,太白山人讶鼓鼙。唐·作者:苏广文《春日过田明府遇焦山人》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盛唐·作者:王昌龄《留别郭八》
邑西有路缘石壁,我欲从之卧穹嵌。盛唐·作者:王昌龄《奉赠张荆州》
犁牛钓竿不复见,县人邑吏来相邀。盛唐·作者: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盛唐·作者:高适《封丘作》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已落胡天空。盛唐·作者:李白《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盛唐·作者:王维《桃源行》
自为骄奢彼都邑,何图零落此山颠。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馀邑政成何足贵,因君取则四方同。初唐·作者:沈佺期《饯唐永昌》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初唐·作者:李显《立春日游苑迎春》
星分邑里四人居,水荐源流万顷馀。初唐·作者:李乂《享龙池乐第八章》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唐·作者:张说《邺都引》
君还洛邑分明记,此处同来阅岁华。唐·作者:苏颋《景龙观送裴士曹》
悬知邑里遥相望,事主荣亲代所稀。唐·作者:苏颋《重送舒公》
新加大邑绶仍黄,近与单车去洛阳。盛唐·作者:李颀《寄綦毋三》
闻道桐乡有遗老,邑中还欲置生祠。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闻君小邑暂鸣弦,隐几灰心有岁年。唐·作者:李昂《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都邑西楼芳树间,逶迤霁色绕江山。盛唐·作者:孙逖《山阴县西楼》
燕西一郡是齐邻,齐北两邑平原君。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三 北方七宿》
陈仓邑吏惊烽火,太白山人讶鼓鼙。唐·作者:苏广文《春日过田明府遇焦山人》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盛唐·作者:王昌龄《留别郭八》
邑西有路缘石壁,我欲从之卧穹嵌。盛唐·作者:王昌龄《奉赠张荆州》
犁牛钓竿不复见,县人邑吏来相邀。盛唐·作者: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盛唐·作者:高适《封丘作》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已落胡天空。盛唐·作者:李白《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盛唐·作者:王维《桃源行》
邑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邑】【酉集下】【邑字部】 邑; 康熙笔画:7; 页码:页1267第42【集韻】於汲切【集韻】【韻會】乙及切【正韻】一入切, 音浥。【說文】國也。【正韻】都邑也。【釋名】邑,人聚會之稱也。【史記·五帝紀】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井爲邑,四邑爲丘。又【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註】公邑,謂六遂之餘地。家邑,謂大夫之采地。 又王畿亦稱邑。【書·湯誓】率割夏邑。【詩·商頌】商邑翼翼。 又侯國亦稱邑。【書·武成】用附我大邑周。【詩·大雅】作邑于豐。 又於邑,氣逆結不下也。【楚辭·九章】氣於邑而不可止。【前漢·成帝贊】言之可爲於邑。【註】於邑,短氣也。 又邑邑,與悒悒通。【史記·商君傳】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 又複姓。【廣韻】漢有邑由氏。 又【集韻】【正韻】 遏合切,音姶。阿邑,與阿匼同,諂諛迎合貌。【前漢·張湯傳】以智阿邑人主,與俱上下。 又叶弋灼切,音藥。【後漢·杜篤·論都賦】成周之隆,乃卽中洛。遭時制都,不常厥邑。 【說文】从口,音圍,象四境。卪聲。尊 大小有等,故从卪會意。偏旁作阝,俗从口从巴。非。備考:【篇海類編】同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