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鹌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9
  • 拼音:ān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鹌字寓意

【鹌】 (鵪) ān 〔鹑〕鸟,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杂有暗黄色条纹,雄性好斗。肉味美,卵亦可食。

鹌字解释

【鹌】[①][ān][《龍龕手鑒》烏含切]亦作“1”。“1”的繁体字。鸟名。本指羽毛无斑的鹑。后亦混称鹑。[②][yā][《集韻》乙甲切,入狎,影。]“2”的繁体字。“鴨1”的古字。

鹌字诗词来源

【鹌】江南黄鹌飞满野,徐熙画此何为者。宋·作者:葛胜仲《跋黄鲁直画》
苍兔避鹰投涧去,黄鹌脱网傍人飞。南宋·作者:陆游《九月初郊行》
杏浆新沃烧熊肉,更进鹌鹑野雉鸡。宋末元初·作者: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七十六》
斗鹌初罢草初黄,锦袋牙牌日自将。元末明初·作者:张昱《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 其七十九 其七十九》
君王苦好丹青笔,犹恐鹌鹑画未工。元末明初·作者:张昱《题徽庙画鹌鹑》
斗鹌初罢草初黄,锦袋牙牌日日将。元末明初·作者:张昱《辇下曲》
争如草畔鹌鹑乐,自啄霜虫不肯飞。明·作者:林弼《题寒花鹌鹑图》
遇着中秋时节近,剪绒花绩斗鹌鹑。明·作者:朱有燉《元宫词(一百三首) 其三十四》
鹌鹑小鸟鼓翅落,鼎食之家意不乐,顿箸待尔豋品错。明·作者:李梦阳《苦寒行》
鹌鹑锦袋出怀中,玉粒交争花毯红。明末清初·作者:吴伟业《读史偶述 其三十》
嫩鹌鹑斗不相降,野鸳鸯飞不作双。明末清初·作者:王夫之《竹枝词十首 其一》
赪桐叶底斗鹌鹑,空搅乱花阴满地。清·作者:曹尔堪《步蟾宫 秋意》
小雨井栏听络纬,寒原猎网买鹌鹑。清·作者:田雯《秋日十首 其八》
白云一片平如席,趁取鹌鹑帖地飞。清初·作者:查慎行《中秋夜萨勒巴里对月连日扈从由雍安岭乌兰哈尔哈至上都必拉观围恭纪八首 其六》
九方久也未宜忽,鹌喻安焉要在谋。清·作者:弘历《再题和阗玉镂九鹌鹑小屏》
鹌鹑名可喻平安,嘉谷将登瑞露漙。清·作者:弘历《边文进平安戬谷图》
篱菊黄时阪谷熟,九鹌剥啄乐呼群。清·作者:弘历《题和阗玉九鹌如意》
花鸟能传生动魂,九鹌寓意写奔奔。清·作者:弘历《咏马逵久安图》
黍熟三秋粒下垂,鹌来九旅啄争之。清·作者:弘历《题俞舜臣多黍久安图》
鹌称安复谷称穰,作者心应喻吉祥。清·作者:弘历《题艺苑藏真集古册 其十一 李迪谷丰安乐》

鹌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鹌】【亥集中】【鳥字部】 鵪;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505第14同 。【夏小正】三月,田 化爲鴽。鴽,鵪也。又【玉篇】古文鴨字。註詳五畫。

与鹌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鹌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