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芬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fēn
  • 繁体:
  • 笔画:7
  • 部首:

芬字寓意

【芬】 fēn 花草的香气:芳。清香。

芬字解释

【芬】[①][fēn][《廣韻》撫文切,平文,敷。](1)香;香气。(2)喻美好的德行或声誉。(3)和,和好。(4)通“紛”。众多。(5)通“墳”。隆起貌。

芬字诗词来源

【芬】新美萌兮香苾芬。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内含麝芬之紫烟。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二》
从风衣起发芬香。为君起舞幸不忘。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六》
角枕千娇荐芬香,若使琴心一曲奏。陈朝·作者:江总《秋日新宠美人应令诗》
可怜芬芳临玉台,朝攀晚折还复开。陈朝·作者:江总《梅花落》
瑶草芳兮思芬蒀,将奈何兮青春。初唐·作者:薛瑶《谣》
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群。唐·作者:张说《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绛唇珠袖两寂莫,况有弟子传芬芳。唐·作者: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鍊丹鍊志兼鍊神,不营名利显清芬。唐·作者:崔玄真《大还丹口诀》
镜中真僧白道芬,不服朱审李将军。唐·作者:顾况《嵇山道芬上人画山水歌》
芬芳鸡舌向南宫,伏奏丹墀迹又同。中唐·作者:权德舆《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因代书贺》
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芳比君子。中唐·作者:权德舆《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中唐·作者:权德舆《桃源篇》
含芳吊影争芬敷,绕云恨起山蘼芜。唐·作者:庄南杰《春草歌》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中唐·作者:刘禹锡《龙阳县歌》
洞府深沈春日长,山花无主自芬芳。唐·作者:不详《白衣女子木叶上诗 席上歌》
旧德徐方天下闻,当年熊轼继清芬。唐·作者:陈陶《赠漳州张怡使君》
兰焰芳芬彻晓开,珠光新霭映人来。唐·作者:陈去疾《元夕京城和欧阳衮》
芬郁合将兰并茂,凝明应与雪相宜。唐·作者:方干《胡中丞早梅》
兰蕙芬香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唐末·作者:刘谷《和三乡诗》

芬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芬】【申集上】【艸字部】 芬;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1020第13【唐韻】撫文切【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 音紛。草初生,香分布也。 又【博雅】芬芬,香也。【詩·小雅】苾芬孝祀。【大雅】燔炙芬芬。 又【揚子·方言】和也。 又【汲冢周書】汝無泯泯芬芬,厚顏忍醜。【註】泯芬,亂也。 又【管子·地員篇】芬然若灰。【註】芬然,壤起貌。 又【前漢·禮樂志】芬哉茫茫。【師古註】芬謂衆多。 又【博雅】毛草也。 又姓。【戰國策】晉有大夫芬質。 又【韻補】孚焉切。【楊芳·合歡詩】爰有承露枝,紫榮合素芬。扶疎垂淸藻,布翹芳且鮮。 【說文】本作 。或从艸。【六書略】又作 。又 。考證:〔【集韻】【韻會】【正韻】草初生分布也。〕 謹照原文分布上增香字。〔又姓。【戰國策】晉有大夫芬只。〕 謹照廣韻原文芬只改芬質。

与芬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芬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