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徒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徒字寓意

【徒】 tú 步行:步。涉。 空:手。 白白地:然。劳无益。 只;仅仅:家四壁。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

徒字解释

【徒】[①][tú][《廣韻》同都切,平模,定。](1)步行。(2)步兵。(3)泛指兵卒。(4)古代官府中供使役的人。(5)古代五刑之一。即刑。(6)引申为罪,苦难。(7)服徭役的犯人。(8)众。(9)同类的人。(10)弟子,门。(11)信仰某种宗教的人。(12)类,同类。(13)空。(14)事。(15)副词。然,白白地。(16)副词。但;仅;只。(17)副词。乃;竟。(18)通“塗”。途径。

徒字诗词来源

【徒】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战国楚国·作者:屈原《九歌 其九 山鬼》
驽马哀鸣惭不驰,何为多念徒自亏。西晋·作者:傅玄《拟四愁诗四首 其四》
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魏晋·作者:无名氏《时人为习主簿语》
徒飞轻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复遗。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二》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五》
明月金光徒照妾。浮云玉叶君不知。南梁·作者:萧子显《燕歌行》
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南齐·作者:释宝月《行路难》
想玉颜兮有目中,徒踟蹰兮增延伫。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昔时方伯愿三公,今日司徒羡刺史。东魏·作者:高昂《赠弟季式诗》
无情无意犹如此,有心有恨徒别离。南梁·作者:萧纲《和萧侍中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一》
顾龙楼兮不可见,徒送目兮泪沾裳。南梁·作者:萧纲《应令诗》
假作父母度僧尼。师徒相度理无私。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五》
轩皇尚自亲平寇,嬴政徒劳爱学仙。隋·作者:李衍《过白卫岭和韩昭》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初唐·作者:杨师道《咏马》
芳沼徒游比目鱼,幽径还生拔心草。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初唐·作者: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三山羽化竟无成,五热殷忧徒自萦。唐·作者:道世《颂六十二首 其四》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初唐·作者:乔知之《绿珠篇》
碧山明月徒自晓,黄居闇室不知晨。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初唐·作者:宋之问《绿竹引》

徒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徒】【寅集下】【彳字部】 徒;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367第22〔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同都切,音塗。【說文】本作 。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 又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 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 又【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又【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 又【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又【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又【廣韻】黨也。【張衡·思 賦】朋精粹而爲徒。 又弟子曰徒。【論語】非吾徒也。【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又【廣韻】徒隷也。【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又司徒,官名。【書·舜典】汝作司徒。【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又丹徒,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註】卽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又罪名。【唐書· 法志】用 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又申徒,登徒,司徒, 複姓。【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註】登徒,姓也。【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又叶唐何切,音駝。【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

与徒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徒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