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字的含义
甌字的解释
甌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16
- 拼音:ōu
- 繁体:甌
- 笔画:15
- 部首:瓦
甌字寓意
【甌】甌 ōu 见“瓯”。
甌字解释
【甌】[①][ōu][《廣韻》烏侯切,平侯,影。]“瓯1”的繁体字。(1)盆盂一类的瓦器。(2)杯、碗之类的饮具。(3)作量词。(4)瓦制打击乐器。(5)古代地区名。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后为温州的别称。(6)方言。深陷,凹下。(7)姓。春秋吴有瓯冶子。见《通志·氏族二》。[②][ǒu][《集韻》於口切,上厚,影。]“瓯2”的繁体字。古代部落名。
甌字诗词来源
【甌】江南地远接闽瓯,山东英妙屡经游。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一》
五个黑星翼下头,欲知名字是东瓯。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六 南方七宿》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唐·作者: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石室地炉砂鼎沸,松黄柏茗乳香瓯。唐·作者:寒山《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九十三》
谁怜翠色兼寒影,静落茶瓯与酒杯。唐·作者:崔涯《竹》
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中唐·作者:裴度《凉风亭睡觉》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唐·作者: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
越瓯遥见裂鼻香,欲觉身轻骑白鹤。唐·作者:李涉《春山三朅来 其二》
甘瓜剖绿出寒泉,碧瓯浮花酌春茗。中唐·作者:萧祐《游石堂观》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中唐·作者:吕岩《大云寺茶诗》
满火芳香碾曲尘,吴瓯湘水绿花新。唐·作者:李群玉《荅友人寄新茗》
洛州良牧帅瓯闽,曾是西垣作谏臣。唐·作者:薛能《送福建李大夫》
香茗一瓯从此别,转蓬流水几时还。唐·作者:李远《赠潼关不下山僧》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唐·作者:李郢《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云堑含香啼鸟细,茗瓯擎乳落花迟。五代·作者:贯休《春游凉泉寺》
玉井已乾龙不起,金瓯虽破虎曾争。唐末·作者:罗隐《台城》
数年铁甲定东瓯,夜渡江山瞻斗牛。唐末·作者:罗隐《献尚父大王》
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唐·作者: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三首 其二》
知君志气如铁石,瓯冶虽神销不得。唐·作者:皮日休《杂体诗 其一 苦雨杂言寄鲁望》
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唐末·作者: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十首 其五》
五个黑星翼下头,欲知名字是东瓯。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六 南方七宿》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唐·作者: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石室地炉砂鼎沸,松黄柏茗乳香瓯。唐·作者:寒山《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九十三》
谁怜翠色兼寒影,静落茶瓯与酒杯。唐·作者:崔涯《竹》
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中唐·作者:裴度《凉风亭睡觉》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唐·作者: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
越瓯遥见裂鼻香,欲觉身轻骑白鹤。唐·作者:李涉《春山三朅来 其二》
甘瓜剖绿出寒泉,碧瓯浮花酌春茗。中唐·作者:萧祐《游石堂观》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中唐·作者:吕岩《大云寺茶诗》
满火芳香碾曲尘,吴瓯湘水绿花新。唐·作者:李群玉《荅友人寄新茗》
洛州良牧帅瓯闽,曾是西垣作谏臣。唐·作者:薛能《送福建李大夫》
香茗一瓯从此别,转蓬流水几时还。唐·作者:李远《赠潼关不下山僧》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唐·作者:李郢《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云堑含香啼鸟细,茗瓯擎乳落花迟。五代·作者:贯休《春游凉泉寺》
玉井已乾龙不起,金瓯虽破虎曾争。唐末·作者:罗隐《台城》
数年铁甲定东瓯,夜渡江山瞻斗牛。唐末·作者:罗隐《献尚父大王》
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唐·作者: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三首 其二》
知君志气如铁石,瓯冶虽神销不得。唐·作者:皮日休《杂体诗 其一 苦雨杂言寄鲁望》
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唐末·作者: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十首 其五》
甌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甌】【午集上】【瓦字部】 甌;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751第22【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烏侯切,音謳。【說文】小盆也。【廣韻】瓦器【正韻】今俗謂盌深者爲甌。【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其小者謂之升甌。 又金甌。【唐書·崔琳傳】初,明皇每命相,皆先書其名。一日書琳等名案上,會太子入,覆以金甌,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卽中且賜酒。太子曰:非崔琳盧從愿乎。帝曰:然。 又【韻會】西甌,地名。駱越別種。又東甌,閩中地。【史記·趙世家】夫翦髮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註】索隱曰:劉氏云:今珠崖儋耳謂之甌人,是有甌越。正義曰:屬南越,故言甌越。輿地志云:交址,周時爲駱越,秦時曰西甌。文身斷髮避龍,則西甌駱又在番吾之西南。又【東越傳】乃立搖爲東海王,都東甌。【註】索隱曰:姚氏云:甌,水名。永嘉記:水出寧城十餘里,去郡城五里入江。昔有東甌王都城,有亭,積石爲道,今猶在也。【山海經】甌居海中。【註】今臨海永寧縣卽東甌,在岐海中也。 又【史記·滑稽傳】甌窶滿篝。【註】正義曰:甌窶,謂高地狹小之區,得滿篝籠也。 又【史記·匈奴傳】中有棄地,莫居千餘里,各居其邊爲甌脫。【註】韋昭曰:畍上屯守處。索隱曰:服虔云:作土室以伺漢人。又纂文曰:甌脫,土穴也。 又姓。甌冶子,吳人,善鑄劒。 又【集韻】於口切,音毆。西甌,駱越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