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甑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zèng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甑字寓意

【甑】 zèng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尘釜鱼。 〔子〕现在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 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曲颈

甑字解释

【甑】[①][zèng][《廣韻》子孕切,去證,精。](1)蒸食炊器。其底有孔,古用陶制,殷周时代有以青铜制,后多用木制。俗叫子。(2)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

甑字诗词来源

【甑】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汉·作者:无名氏《范史云歌》
炉灶石锅频煮沸,土甑久烝气味珍。唐·作者:拾得《诗 其二十四》
囊空甑倒谁救之,我今一食日还并。中唐·作者:韩愈《寒食日出游》
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中唐·作者:韩愈《郑群赠簟》
天寒身上犹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尘。唐·作者: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匼匝巅山万仞馀,人家应似甑中居。唐·作者: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其二》
荒芜满院不能锄,甑有尘埃圃乏蔬。中唐·作者: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其四》
帆背夕阳湓水阔,棹经沧海甑山遥。唐·作者:许浑《送前东阳于明府由鄂渚归故林》
田家老翁无可作,昼甑蒸梨香漠漠。五代·作者:贯休《田家作》
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赠渔翁》
声声犹得到君耳,不见千秋一甑尘。唐末·作者:李洞《闻杜鹃》
渊明深念郤诜贫,踏破莓苔看甑尘。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邑宰相访翼日有寄》
倾筐短甑蒸新鲜,白纻眼细匀于研。唐末·作者:李咸用《谢僧寄茶》
妻儿莫笑甑中尘,只患功名不患贫。北宋·作者:王禹偁《长洲遣兴 其二》
独喜故人恩契厚,冷灰遗甑远相求。北宋·作者:宋祁《得杭州郑资政书》
吾与尔别未及旬,吾家依旧甑生尘。北宋·作者:梅尧臣《依韵和师厚别后寄》
却嗟我甑有时匮,莫与太仓黄鼠论。北宋·作者:梅尧臣《杜挺之新得和州将出京遗予薪刍豆》
杜子每思赤脚踏,韩老尝苦如甑烝。北宋·作者:梅尧臣《韩子华遗冰》
甑空釜冷不俛眉,妻孥冻饥数恚之。北宋·作者: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劝饮酒莫吟诗杂言》
我家无火甑生尘,㡜柳䌽花空著兴。北宋·作者:梅尧臣《王乐道太丞立春早朝》

甑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甑】【午集上】【瓦字部】 甑;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752第11【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子孕切,增去聲。【說文】甗也。【廣韻】古史考曰:黃帝始作甑。【韻會】 屬也。甗無底曰 。【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甑實二鬴,厚半寸。【註】量六斗四升曰鬴。【史記·項羽紀】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 又攀倒甑,草名。【本草綱目】生郊野,葉如薄荷,治風熱。遇煩渴狂躁諸症,擣汁服,效。 又【集韻】慈陵切,音繒。炊器。考證:〔【史記·項羽紀】皆乗船,破釜甑。〕 謹照原文乗船改沈船。

与甑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甑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