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愤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fèn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愤字寓意

【愤】 (憤) fèn 因不满而忿怒或怨恨:气悱(郁闷)。慨。怒。然。悲。激恚。公。义填膺。世嫉俗。

愤字解释

【愤】[①][fèn][《廣韻》房吻切,上吻,奉。]“1”的繁体字。亦作“1”。(1)郁结于心;憋闷。(2)充盈,旺盛。(3)发;奋。(4)怒;怨恨。(5)乱。

愤字诗词来源

【愤】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唐·作者:杜甫《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壮士有仇未得报,拔剑欲去愤已平。中唐·作者:韦应物《五弦行》
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中唐·作者:李冶《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中唐·作者:韩愈《石鼓歌》
县申府兮府闻天,积愤刷兮沈痾痊。中唐·作者:刘禹锡《改高陵人颂刘仁师诗》
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缚戎人 达穷民之情也》
项庄愤气吐不得,亚父㪷声天上闻。中唐·作者:张碧《鸿沟》
婴刑系在囹圄间,水调哀音歌愤懑。中唐·作者:元稹《何满子歌》
犬戎彊盛频侵削,降有愤心战无勇。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 蛮子朝》
雪愤有期心自壮,报恩无处发先华。唐·作者:许浑《甘露寺感事贻同志》
深宫坐愁百年身,一片玉中生愤血。唐·作者:张祜《琴曲歌辞 思归引》
雄飞在草雌在田,衷肠结愤气呵天。唐·作者:张祜《琴曲歌辞 雉朝飞操》
幸勿空中浪生愤。若悟此身同化人。唐·作者:敦煌曲子《行路难 无心律 存十二首 其九 第十三》
隅中巳。专心发愤寻诗史。唐·作者:敦煌曲子《十二时 其四 发愤勤学十二首》
羁绁时深情愤怒,漂泊乡遥心感激。唐·作者:佚名《晚秋羁情》
自欲一鸣惊鹤寝,不应孤愤学牛衣。唐·作者:温庭筠《和友人题壁》
半夜剑吹牛斗动,二年门掩雀罗愁。唐·作者:李群玉《献王中丞》

愤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愤】【卯集上】【心字部】 憤;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396第07【唐韻】【正韻】房吻切【集韻】【韻會】父吻切, 墳上聲。【說文】懣也。从心賁聲。【周語】陽癉憤盈。【註】積也。鬱積而怒滿也。 又【集韻】或作 。亦作賁。【禮·樂記】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音義】依註讀爲憤,扶粉反。 又作馮。【莊子·盜跖篇】侅溺於馮氣,郭象讀。 又【韻會】【正韻】 房問切,音與分同。滿也。【論語】不憤不啓。【又】發憤忘食。◎按註 上聲,字書有上去二音。又叶符筠切,音焚。【蘇轍·祭范鎭文】力諫不從,遂致爲臣。開門接士,不怨不憤。【說文】憤本字。憤字从芔作。

与愤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愤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