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愉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愉字寓意

【愉】 yú 和悦,快意:快。悦。欢。不之色。 tōu 古同“偷”,苟且敷衍。

愉字解释

【愉】[①][yú][《廣韻》羊朱切,平虞,以。]“喻2”的被通假字。“愈2”的被通假字。(1)快乐。(2)和悦。(3)谓声音舒缓。(4)通“歈”。歌。(5)通“俞”。犹然,表示同意和首肯之词。[②][yù][《集韻》俞戍切,去遇,以。]通“諭1”。晓谕。[③][tōu][《集韻》他侯切,平矦,透。]通“偷1”。(1)苟且。(2)盗取。

愉字诗词来源

【愉】薄暮汉宫愉乐罢,还归尧室晓垂旒。唐·作者:蔡孚《打毬篇》
卫风愉艳宜春色,淇水清泠增暮愁。唐·作者:沈颂《卫中作》
愉贵神兮般以乐,保皇祚兮万斯春。唐·作者:不详《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神乐章 舒和》
其间同戏彩衣时,堂上愉愉欢可掬。北宋·作者:邵雍《伤二舍弟无疾而化又一首》
君胡为乎目时病,橐针襆艾恬以愉。北宋·作者:曾巩《降龙》
壮耕老餔安且愉,桑麻蔽野华芬敷。北宋·作者:曾巩《边将》
争如仲父与泰伯,相乐以道情愉愉。宋·作者:黄通《麻姑山一首赠陈仲父贤良兼泰伯先生》
散魂怡愉不旁适,心肺正静无邪思。北宋·作者:王令《昼睡》
二十送上乡老书,白发堂上欢愉愉。北宋·作者:陈舜俞《枫桥诗》
诗筒交迎两朝使,镌金刻玉论欢愉。北宋·作者:郭祥正《送吴龙图帅真定》
欢愉散入舆人诵,润泽浑供万物求。北宋·作者:彭汝砺《持正率和中丞诸公喜雨 其一》
初寻此地谒高士,廛里欢愉忘迫遽。北宋·作者:吕南公《过界山馆》
忧悲愉怢百不平,河擘太华东南倾。北宋·作者:陈师道《题明发高轩过图》
高堂尘埃坐无客,虽复强接非欢愉。北宋·作者:张耒《寄余五十五》
下车褰衣却部曲,纵望林壑情忻愉。北宋·作者:释德洪《次韵曾韵句游山》
孔愉庙边溪水长,石壁岩下飞泉香。宋·作者:刘一止《谢吴兴守李端明致酒一首时寓德清》
一回写著推恩字,特地欣愉择素笺。北宋·作者:赵佶《宫词 其四十六》

愉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愉】【卯集上】【心字部】 愉;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394第04【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 音腴。从心兪聲。【玉篇】悅也,顏色樂也。【禮·祭義】必有愉色。【論語】愉愉如也。【註】愉愉,和悅之貌。 又【爾雅·釋詁】樂也。【詩·唐風】他人是愉。【註】安閒之樂也。 又【爾雅·釋詁】服也。【註】謂喜樂而服從也。 又懌也。【前漢·安世房中歌】高賢愉愉民所懷。【註】愉愉,懌也。【集韻】或作婾。 又與愈通。詳愈字註。 又【集韻】【韻會】 他侯切,音偸。【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俗敎安,則民不愉。【註】愉,音偸,謂朝不謀夕也。【疏】偸,苟且也。 又勇主切,音窳。【爾雅·釋詁】勞也。【註】含或作窳。【疏】愉,懶也。郭璞曰:勞苦者多懶愉也。 又叶員丘切,音尤。【張衡·東京賦】敬愼威儀,示民不偸。我有嘉賔,其樂愉愉。◎按《說文》愉訓薄援,恌爲愉,皆不合經解。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俗敎民,則民不愉。〕 謹照原文敎民改敎安。

与愉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愉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