塡字的含义
塡字的解释
塡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tián
- 繁体:塡
- 笔画:13
- 部首:土
塡字寓意
【塡】塡 tián 同“填”。
塡字解释
【塡】[①][tián][《廣韻》徒年切,平先,定。][《廣韻》堂練切,去霰,定。]亦作“塡1”。“鎮2”的被通假字。(1)填塞。(2)塞满,充满。(3)在器物上加色。(4)按一定格式写入文字或数字。参见“填格”、“填寫”。(5)补充;抵偿。(6)象声词。(7)通“奠”。参见“填池”。(8)通“顛”。跌落。参见“填笮”、“填仆”。[②][zhèn][《廣韻》陟刃切,去震,知。]亦作“塡2”。通“鎮1”。(1)安定。(2)星名。参见“填2星”。[③][chén][《集韻》池鄰切,平真,澄。]亦作“塡3”。长久。[④][tiǎn][《集韻》徒典切,上銑,定。]亦作“塡4”。通“殄1”。(1)穷困。参见“填4寡”。(2)灭绝。参见“填4服”。[⑤][zhì]亦作“塡5”。通“寘1”。放置。
塡字诗词来源
【塡】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战国楚国·作者:屈原《九歌 其九 山鬼》
蹶巨石兮以湮填,开切促兮导曲机,推六泷兮弱其势。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彩凤齐驾初成辇,雕鹊填河已作梁。唐·作者:沈叔安《七夕赋咏成篇》
无事风声彻他耳,教人气满自填心。唐·作者:张鷟《咏尺八》
宾客填街复满座,片言出口生辉光。盛唐·作者:李颀《杂曲歌辞 行路难》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盛唐·作者:高适《古大梁行》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唐·作者:杜甫《狂夫》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唐·作者:杜甫《醉时歌》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盛唐·作者:崔颢《江畔老人愁》
高山成谷苍海填,英豪埋没谁所捐。中唐·作者: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
掬土移山望山尽,投石填海望海满。中唐·作者:韦应物《难言》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唐·作者:韩溉《浔阳观水》
寄语填河乌鹊鸟,年年为汝早填壕。唐·作者:苏癿《失调名 其九 听唱张骞一新歌九首》
尽收壮勇填兵数,不向蕃浑夺马群。中唐·作者:王建《送振武张尚书》
浮生不住叶随风,填海移山总是空。中唐·作者:王建《题禅师房》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中唐·作者:王建《精卫词》
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中唐·作者:王建《七夕曲》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中唐·作者: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蹶巨石兮以湮填,开切促兮导曲机,推六泷兮弱其势。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彩凤齐驾初成辇,雕鹊填河已作梁。唐·作者:沈叔安《七夕赋咏成篇》
无事风声彻他耳,教人气满自填心。唐·作者:张鷟《咏尺八》
宾客填街复满座,片言出口生辉光。盛唐·作者:李颀《杂曲歌辞 行路难》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盛唐·作者:高适《古大梁行》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唐·作者:杜甫《狂夫》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唐·作者:杜甫《醉时歌》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盛唐·作者:崔颢《江畔老人愁》
高山成谷苍海填,英豪埋没谁所捐。中唐·作者: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
掬土移山望山尽,投石填海望海满。中唐·作者:韦应物《难言》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唐·作者:韩溉《浔阳观水》
寄语填河乌鹊鸟,年年为汝早填壕。唐·作者:苏癿《失调名 其九 听唱张骞一新歌九首》
尽收壮勇填兵数,不向蕃浑夺马群。中唐·作者:王建《送振武张尚书》
浮生不住叶随风,填海移山总是空。中唐·作者:王建《题禅师房》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中唐·作者:王建《精卫词》
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中唐·作者:王建《七夕曲》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中唐·作者: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塡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塡】【丑集中】【土字部】 塡;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236第15〔古文〕 【廣韻】徒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 音田。【說文】塞也。从穴,眞聲。亦从土。【博物志】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爲鳥,曰精衞。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塡東海。【白氏六帖】鳥銜木而塡海。 又順也。【班固·東都賦】塡流泉而爲沼。 又鼓聲。【孟子】塡然鼓之。【楚辭·九歌】雷塡塡兮雨冥冥。 又人名。大塡,黃帝師。見【前漢·古今人物表】。 又知鄰切,音珍。義同。一曰定也。 又【集韻】【韻會】 池鄰切,音 。久也。【詩·大雅】孔塡不寧。【又】倉兄塡兮。 又徒偃切,音顫。塡塡,厚重貌。【莊子·馬蹄篇】至德之世,其行塡塡。 又徒典切,音飻。盡也,病也。【詩·小雅】哀我塡寡。 又陟刃切。同鎭,定也。【前漢·高帝紀】塡國家,吾不如蕭何。【五行志】塡星曰中央季夏土。 又堂練切,音電。【禮·檀弓】主人旣祖塡池。【註】塡池,讀爲奠徹。 又同寘。【前漢·貢禹傳】武帝時,又多取好女以塡後宮。 又同正。【淮南子·兵略訓】不擊塡塡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