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禺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禺字寓意

【禺】 yú 〔谷〕古代传说中日落处。亦作“虞谷”、“隅谷”。 〔强〕古代传说中的神。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 古代区域:十(十华里的地方)。 yù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 ǒu 古同“偶”,偶像。

禺字解释

【禺】[①][yú][yù][《廣韻》遇俱切,平虞,疑。][《廣韻》牛具切,去遇,疑。]兽名。《山海经·南山经》:“有獸焉,其狀如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郭璞注:“似獮猴而大,赤目長尾,今江南山中多有。”狌狌,即猩猩。一说,即果然。[②][yú][《廣韻》遇俱切,平虞,疑。](1)区域。(2)白天近中午的时辰。(3)通“愚”。愚笨。(4)山名。在今浙江省武康县东南三十里。(5)地名用字。如:番县。(6)见“2谷”。[③][yóng]见“3”。[④][ǒu]“偶1”的古字。(1)双;成对。(2)偶像。

禺字诗词来源

【禺】瘴云暂卷火山外,苍茫海气穷番禺。唐·作者: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禺中巳,进修净土须决志。唐·作者:道镜 善导《修西方十二时 其四》
楚国蕙兰增怅望,番禺筐篚旅虚空。唐·作者:陈陶《冬日暮旅泊庐陵》
禺中巳,分明历历不相似。南汉·作者:文偃《十二时偈 其六》
蛮藤编箧自番禺,锦袋罗囊尽不如。北宋·作者:王禹偁《又和寄惠藤箧绝句》
新官佐邑近闽禺,令伯欢心就养初。北宋·作者:杨亿《诸暨簿张慈》
禺中巳,荆棘园林遍大地。北宋·作者:释重显《往复无间 其四》
漠漠轻花著早桐,客瓯饧粥对禺中。北宋·作者:宋祁《途次清明》
番禺地僻岚烟锁,万树累累产嘉果。北宋·作者:陈襄《荔枝歌》
番禺使君邂逅见,知困簸荡因嗟矜。北宋·作者:王安石《同王浚贤良赋龟得升字》
番禺已有金汤惠,秦望应先衮綍褒。北宋·作者:陈侗《送程给事知越州》
我今以选来番禺,事与昌黎殊不类。北宋·作者:蒋之奇《续武溪深》
寺当南北二禺间,合翠全清总见山。北宋·作者:郭祥正《广庆寺》
浮丘却接番禺西,鐏迹蒿痕至今在。北宋·作者:郭祥正《浮丘观》
行当跨凤返金阙,回首番禺空紫烟。北宋·作者:郭祥正《浮丘观》
番禺城北越王台,登临下瞰何壮哉。北宋·作者:郭祥正《广州越王台呈蒋帅待制》
番禺虽盛公岂爱,亭亭自是岩廊材。北宋·作者:郭祥正《广州越王台呈蒋帅待制》
孔戣佳政在番禺,严助终年厌直庐。北宋·作者:陈睦《送程给事知越州》
番禺今得长城利,推此求功曲突多。宋·作者:吕大忠《送程给事知越州》
何当奇计出番禺,未应长檄开邛笮。北宋·作者:晁补之《送张缗子望太常簿》

禺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禺】【午集下】【禸字部】 禺; 康熙笔画:9; 页码:页848第05【唐韻】【集韻】牛具切【韻會】元具切, 音遇。獸名,猴屬。【正字通】禺似獼猴而大,赤目長尾,山中多有之。說文專指爲母猴屬,誤。 又【廣韻】遇俱切,音虞。山名。【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韋昭曰】封,封山。禺,禺山。在吳郡永安縣。 又番禺,越地名。在南海。 又禺彊,神名。【莊子·大宗師】禺强得之,立乎北極。【山海經】北海之渚有神,人面鳥身,名禺彊。 又區也。【管子·侈靡篇】是爲十禺。【註】每里爲一禺。 又事端初見也。【管子·侈靡篇】將合可以禺。 又禺禺,魚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禺禺魼鰨。【郭璞曰】禺禺,魚皮有毛,黃地黑文。 又日在已曰禺中。 又姓。 又【集韻】魚容切,音顒。義同。 又通作寓。【爾雅·釋獸】寓 曰嗛。【郭註】寓謂獼猴之類,寄寓木上,此屬及 皆頰裏貯食。【六書故】寓卽說文之禺。 亦通作虞。【山海經】夸父追日景,逮之於禺谷。【註】禺淵,日所入也。今作虞。 亦通作偶。【史記·封禪書】木禺龍欒車一駟。【索隱曰】禺,音偶。謂偶其形於木,禺馬亦然。 又讀作務。【左傳·哀十一年】公叔務人。【禮·檀弓】作禺人。

与禺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禺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