梲字的含义
梲字的解释
梲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zhuō
- 繁体:梲
- 笔画:11
- 部首:木
梲字寓意
【梲】梲 zhuō 同“棁”。
梲字解释
【梲】[①][zhuō][《廣韻》職悦切,入薛,章。]“梲1”的新字形。梁上短柱。[②][tuō][《廣韻》他括切,入末,透。][《廣韻》他骨切,入没,透。](1)棒,杖。(2)通“脱”。脱略;疏略。[③][ruì][《集韻》俞芮切,去祭,以。]通“鋭1”。锐利,与“钝”相对。
梲字诗词来源
【梲】空留棁杖犊鼻裈,濛濛烟雨归山村。中唐·作者:刘言史《葛巾歌》
衡茅只要免风雨,藻棁不须高栋梁。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客厅》
手扶棁杖虽老矣,走险尚可追麇麚。北宋·作者:王安石《示安大师》
四方血战殊未已,三尺棁杖真何为。北宋·作者:郭祥正《鹦鹉洲行》
君不见鹦鹉洲前杀祢衡,三赤棁杖当雄兵。北宋·作者:郭祥正《俞俞堂寄鄂州李裕老》
手扶棁杖两眉厖,床下诸生拜老庞。宋·作者:孙觌《邵久中承事挽词三首 其二》
牺尊影照彤云聚,藻棁光连瑞气浮。宋·作者:张纲《太庙灵芝产于仁宗皇帝英宗皇帝两室前楹芝上有文成王字臣叨陪政府得预荣观谨课成律诗二首 其一》
玉帝盘桓石鼻宫,郁葱佳气浮山棁。南宋·作者:彭郁《题万壑风烟亭百韵》
朱幡皂盖几来去,丹楹藻棁方更新。宋末元初·作者:王柏《赋双松堂》
吾闻臧氏之子不智,山节藻棁居蔡祠鶢鶋。宋末元初·作者:陈普《青蛙辞》
斧工毋劳巧节棁,画史亦勿丹青妍。元末明初·作者:谢应芳《上李太守》
青嶂晓光浮藻棁,银河夜气湿松关。元末明初·作者:刘基《灵峰寺栖云楼》
明堂大开壮梁栋,散木不遗椽棁用。元末明初·作者:刘基《送葛元哲归江西》
凤阙有心求柱棁,鲰材何量祗瓶罂。元末明初·作者:杨基《徵趣赴京》
月光一色杳难分,不见丹青藻棁文。元末明初·作者:张昱《宿郭子振雪洞》
夏屋栋应书梓匠,明堂棁亦画侏儒。明末清初·作者:钱谦益《丁卯十月书事四首 其二》
珊瑚之棁一萌蘖,尺寸亦作盘蛟螭。明末清初·作者:屈大均《质古玩行》
罛船昨梦隔渔洋,棁杖相携又故乡。清初·作者:查慎行《重阳后一日季方兄招同诸兄弟龙尾登高》
华亭藻棁接词场,碧水长流遍海疆。清·作者:王善宗《台湾八景》
衡茅只要免风雨,藻棁不须高栋梁。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客厅》
手扶棁杖虽老矣,走险尚可追麇麚。北宋·作者:王安石《示安大师》
四方血战殊未已,三尺棁杖真何为。北宋·作者:郭祥正《鹦鹉洲行》
君不见鹦鹉洲前杀祢衡,三赤棁杖当雄兵。北宋·作者:郭祥正《俞俞堂寄鄂州李裕老》
手扶棁杖两眉厖,床下诸生拜老庞。宋·作者:孙觌《邵久中承事挽词三首 其二》
牺尊影照彤云聚,藻棁光连瑞气浮。宋·作者:张纲《太庙灵芝产于仁宗皇帝英宗皇帝两室前楹芝上有文成王字臣叨陪政府得预荣观谨课成律诗二首 其一》
玉帝盘桓石鼻宫,郁葱佳气浮山棁。南宋·作者:彭郁《题万壑风烟亭百韵》
朱幡皂盖几来去,丹楹藻棁方更新。宋末元初·作者:王柏《赋双松堂》
吾闻臧氏之子不智,山节藻棁居蔡祠鶢鶋。宋末元初·作者:陈普《青蛙辞》
斧工毋劳巧节棁,画史亦勿丹青妍。元末明初·作者:谢应芳《上李太守》
青嶂晓光浮藻棁,银河夜气湿松关。元末明初·作者:刘基《灵峰寺栖云楼》
明堂大开壮梁栋,散木不遗椽棁用。元末明初·作者:刘基《送葛元哲归江西》
凤阙有心求柱棁,鲰材何量祗瓶罂。元末明初·作者:杨基《徵趣赴京》
月光一色杳难分,不见丹青藻棁文。元末明初·作者:张昱《宿郭子振雪洞》
夏屋栋应书梓匠,明堂棁亦画侏儒。明末清初·作者:钱谦益《丁卯十月书事四首 其二》
珊瑚之棁一萌蘖,尺寸亦作盘蛟螭。明末清初·作者:屈大均《质古玩行》
罛船昨梦隔渔洋,棁杖相携又故乡。清初·作者:查慎行《重阳后一日季方兄招同诸兄弟龙尾登高》
华亭藻棁接词场,碧水长流遍海疆。清·作者:王善宗《台湾八景》
梲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梲】【辰集中】【木字部】 梲;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531第06【唐韻】職悅切【集韻】【韻會】【正韻】朱劣切, 音拙。【玉篇】同棳。梁上楹也。【爾雅·釋宮】杗廇謂之梁,其上楹謂之梲。【註】梲,侏儒柱也。梁上短柱。【禮·禮器】管仲山節藻梲,君子以爲濫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他括切,音脫。【說文】大杖也。【淮南子·說山訓】執彈而招鳥,揮梲而呼狗。 又與脫通。【荀子·禮論】凡禮,始乎梲,成乎文,終乎悅。【史記】作始乎脫。 又【廣韻】他骨切,音突。又【類篇】【韻會】 徒活切,音奪。又【唐韻】職芮切【集韻】【類篇】兪芮切【正韻】于芮切, 音叡。義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