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卓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8
  • 拼音:zhuó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卓字寓意

【卓】 zhuó 超高,超,不平凡:见。然。越。著。绝。异。 姓。

卓字解释

【卓】[①][zhuō][《廣韻》竹角切,入覺,知。](1)高超;超绝。(2)遥远。(3)建立;竖立。(4)停;停留。(5)谓以所执之物竖向叩击。(6)谓一物穿插在另一直立之物上。(7)桌子。今作桌、棹。(8)正;当。参见“午”。(9)见“勺”。(10)着实,确实。(11)姓。战国楚有滑,见《战国策·楚策四》。

卓字诗词来源

【卓】世既卓兮远眇眇,握佩玖兮中路躇。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海内严恪张孟卓。海内清明度博平。魏晋·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五 八厨》
卓女红妆期此夜,胡姬沽酒谁论价。陈朝·作者:徐陵《乌栖曲二首 其一》
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北周·作者:庾信《乌夜啼》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盛唐·作者:李白《戏赠杜甫》
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唐·作者:杜甫《天育骠骑歌》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唐·作者:杜甫《饮中八仙歌》
今者兄弟一百人,几人卓绝秉周礼。唐·作者:杜甫《狄明府》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唐·作者: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春圃紫芹长卓卓,暖泉青草一丛丛。中唐·作者:王建《题裴处士碧虚溪居》
嗣皇卓荦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中唐·作者:韩愈《永贞行》
守吏能然董卓脐,饥乌来觇桓玄目。中唐·作者:刘禹锡《城西行》
渡入龙宫迷六幕,但见石龙眠案卓。中唐·作者:刘禹锡《龙门祷雨歌》
夏侯仕麒才卓荦,骏马雕鞍来会约。中唐·作者:刘禹锡《龙门祷雨歌》
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中唐·作者:吕温《题阳人城》
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英灵殁有神。唐·作者:白居易《哭微之二首 其二》
身骑骢马峨眉下,面带霜威卓氏前。中唐·作者:元稹《使东川 好时节》
上前喷吼如有意,耳尖卓立节踠奇。中唐·作者:元稹《望云骓马歌》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中唐·作者:元稹《乐府古题序 董逃行》

卓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卓】【子集下】【十字部】 卓; 康熙笔画:8; 页码:页156第29〔古文〕 【唐韻】【正韻】竹角切【集韻】【韻會】側角切, 音涿。【說文】高也。早上爲卓。隸作卓。【揚子·法言】顏苦孔之卓。【註】顏之苦亡它,惟苦孔子之道卓然高堅也。又【釋名】超卓也。舉脚有所卓越也。又姓。【後漢·卓茂傳】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

与卓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卓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