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字的含义
薪字的解释
薪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9
- 拼音:xīn
- 繁体:薪
- 笔画:16
- 部首:艹
薪字寓意
【薪】薪 xīn 柴火:薪苏(打柴割草)。薪尽火传(chu俷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薪字解释
【薪】[①][xīn][《廣韻》息鄰切,平真,心。](1)柴火。(2)取为柴火。(3)打柴;砍伐。(4)薪金,工资。
薪字诗词来源
【薪】搴长筊兮湛美玉。河公许兮薪不属。西汉·作者:刘彻《瓠子歌》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西汉·作者:刘彻《瓠子歌》
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魏晋·作者:无名氏《诸葛亮引语论光武》
洪鼎自爨匪劳薪。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丹梁翠柱飞流苏。香薪桂火炊雕胡。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四》
丹梁翠柱飞流苏。香薪桂火炊雕胡。南梁·作者:费昶《行路难二首 其一》
不惜独眠前下钓,欲许便作后来薪。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积薪国北烧老君。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地久青松摧为薪,天长白骨化为尘。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初唐·作者:刘希夷《相和歌辞 白头吟》
侯上北河西积水,欲觅积薪东畔是。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南方七宿》
锦衣绣翼何离褷,犊牧采薪感之悲。盛唐·作者:李白《雉朝飞》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唐·作者:张谓《代北州老翁荅》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唐·作者:杜甫《负薪行》
家童拾薪几拗折,玉润犹沾玉垒雪。唐·作者:顾况《露青竹杖歌》
持杯收水水已覆,徙薪避火火更燔。中唐·作者:李益《杂曲歌辞 汉宫少年行》
园荒唯有薪堪采,门冷兼无雀可罗。唐·作者:白居易《与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
乱蓬为鬓布为巾,晓蹋寒山自负薪。唐·作者:白居易《代卖薪女赠诸妓》
瓶中有酒炉有炭,瓮中有饭庖有薪。唐·作者: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西汉·作者:刘彻《瓠子歌》
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魏晋·作者:无名氏《诸葛亮引语论光武》
洪鼎自爨匪劳薪。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丹梁翠柱飞流苏。香薪桂火炊雕胡。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四》
丹梁翠柱飞流苏。香薪桂火炊雕胡。南梁·作者:费昶《行路难二首 其一》
不惜独眠前下钓,欲许便作后来薪。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积薪国北烧老君。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地久青松摧为薪,天长白骨化为尘。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初唐·作者:刘希夷《相和歌辞 白头吟》
侯上北河西积水,欲觅积薪东畔是。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南方七宿》
锦衣绣翼何离褷,犊牧采薪感之悲。盛唐·作者:李白《雉朝飞》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唐·作者:张谓《代北州老翁荅》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唐·作者:杜甫《负薪行》
家童拾薪几拗折,玉润犹沾玉垒雪。唐·作者:顾况《露青竹杖歌》
持杯收水水已覆,徙薪避火火更燔。中唐·作者:李益《杂曲歌辞 汉宫少年行》
园荒唯有薪堪采,门冷兼无雀可罗。唐·作者:白居易《与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
乱蓬为鬓布为巾,晓蹋寒山自负薪。唐·作者:白居易《代卖薪女赠诸妓》
瓶中有酒炉有炭,瓮中有饭庖有薪。唐·作者: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
薪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薪】【申集上】【艸字部】 薪;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062第09【唐韻】息鄰切【韻會】斯人切, 音新。【說文】蕘也。又柴也。【詩·齊風】析薪如之何。【禮·月令】季秋草木黃落,乃伐薪爲炭。【周禮·地官·甸師註】大木曰薪。 又草亦曰薪。【孟子】毀傷其薪木。【趙岐註】恐其傷我薪草樹木也。 又采薪亦曰薪。【前漢· 法志】罪人獄已決完,爲城旦舂,滿三歲爲鬼薪、白粲。考證:〔【禮·月令】乃代薪爲炭。〕 謹照原文代薪改伐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