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信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xìn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信字寓意

【信】 xìn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 崇奉:仰。徒。 消息:息。杳无音。 函件:件。笺。鸽。访。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 同“芯2”。 姓。 疑 shēn 古同“伸”,舒展开。 古同“伸”,表白。

信字解释

【信】[①][xìn][《廣韻》息晉切,去震,心。]亦作“孞1”。(1)诚实不欺。(2)守用,实践诺言。(3)果真,确实。(4)不发生差误;有规律。(5)表明;明确。(6)从,相。(7)知道;料到。(8)任意;听任。(9)符契,凭证。(10)使者;传送公文函件的人。(11)书。(12)消息,音讯。(13)谓连宿两夜。语出《诗·周颂·有客》:“有客宿宿,有客。”毛传:“一宿曰宿,再宿曰。”(14)引申谓两天。(15)即石。指砒霜。为剧毒药物。(16)装在器物中心的物件。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线等。(17)姓。[②][shēn][《集韻》升人切,平真,書。]亦作“孞2”。(1)通“伸”。伸直,伸长。(2)通“伸”。伸张。(3)通“身”。见“2圭”。

信字诗词来源

【信】信哉少林世为遇。飞被走马与鬼语。汉·作者:无名氏《益都民为王忳谣》
明信之德感人神。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班姬失宠颜不开。奉帚供养长信台。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五》
别罢花枝不共攀,别后书信不相关。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一》
开信义以为苑囿,立道德以为城池。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其宜作则于明哲,故无崇信于奸回。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克宽则昆虫内向,彰信则殊俗宅心。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北周·作者:庾信《燕歌行》
泰山言应可转移,新宠不信更参差。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三》
见吾相好须信企。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八》
沉累六趣更生难。不信我语至时看。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定果熏修真秘密,信心莫作等閒看。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缺题赞》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初唐·作者:武则天《杂曲歌辞 如意娘》
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将心学松蕣。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千回鸟信说众诸,百过莺啼说长短。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先过上苑传书信,暂下中州戏稻粱。初唐·作者:卢照邻《失群雁》
不信草经延暮齿,惟求青史列虚名。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初唐·作者: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荔浦蘅皋万里馀,洛阳音信绝能疏。初唐·作者: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飞燕侍寝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初唐·作者:沈佺期《凤箫曲》

信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信】【子集中】【人字部】 信;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05第25〔古文〕 【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 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註】地氣使然也。 又【左傳·莊三年】一宿爲舍,再宿爲信。【詩·豳風】于女信處。又【周頌】有客信信。【註】四宿也。 又符契曰信。【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爲之。【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註】棨,有衣戟也。 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史記·韓世家】 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又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 又姓。信陵君無忌之後。又複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又【集韻】【正韻】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又叶斯鄰切,音新。【詩·小雅】庶民弗信。叶上親。◎按《正韻》云: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叶矣。

与信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信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