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帢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qià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帢字寓意

【帢】 qià 古代士人戴的一种丝织的便帽:“裁缣帛以为

帢字解释

【帢】[①][qià][《廣韻》苦洽切,入洽,溪。]“匼3”的被通假字。亦作“1”。亦作“1”。便帽。状如弁而缺四角,用缣帛缝制。相传为曹操创制。[②][jiá]同“袷1”。夹衣。

帢字诗词来源

【帢】暂游自愧尘劳迹,解帢临溪濯腻颜。北宋·作者:文彦博《游金星观》
樽前解下渊明帢,起就东奚濯腻颜。北宋·作者:文彦博《湖上独酌》
把酒幸陪登帢帻,泛舟忻得缓徒车。北宋·作者:赵抃《次韵台州姚舜谐见赠二首 其一》
纵饮座中遗白帢,幽寻尽处见桃花。北宋·作者:苏轼《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
朱樱青子已尝新,白帢黄衫见未频。北宋·作者:陈师道《寄寇元弼》
不须欧家管城子,镂象雕犀作袍帢。北宋·作者:毛滂《师文莫君以诗从仆求字顾非所长聊作一篇姑慰其厚意而已》
绿帢缠头锦束腰,阵前谁数霍嫖姚。北宋·作者:李新《幽意 其三》
巳织青驹饯华骝,更披白帢称闲身。北宋·作者:释德洪《资国寺西斋示超然二首 其二》
道山归计傥可缓,且复白帢拖红尘。北宋·作者:释德洪《赠王性之》
闲披白帢登此堂,绛阙神清气深稳。北宋·作者:释德洪《王仲诚舒啸堂》
丹帢玄襟雪色衫,羽人冠坠不须簪。宋·作者:程俱《题太守钱侍郎所藏薛少保独鹤图和韵三首 其二》
但见虚童蒙白帢,且无泷吏发骍颜。宋·作者:孙觌《灵泉寺》
白帢排肩上冢归,饥乌攫肉纸钱飞。宋·作者:孙觌《马迹上冢遇大风雨书僧壁二首 其二》
铃斋偪仄未销忧,暇日聊为帢帻游。宋·作者:曾几《题巾山广轩次韩无咎韵》
稍收帢帻山房景,欲学孤山处士家。宋·作者:曹勋《和台州卫倅》
白帢宁从细柳君,欲提尺箠净烟尘。南宋·作者:张扩《悼子平侄》
帢匝枝头簇绛英,朱髹梵器上天成。宋·作者:杨巽斋《红钵盂花》
帢帻巾边花草蔫,彝博栴檀飘馥苾。南宋·作者:彭郁《题万壑风烟亭百韵》
帢帻峰高旧题咏,赤城所在经行饱。南宋·作者:楼钥《送王正言守永嘉》
独立斜阳屡搔首,未妨乌帢鬓丝垂。南宋·作者:赵蕃《九日宜春道中》

帢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帢】【寅集中】【巾字部】 帢; 康熙笔画:9; 页码:页331第05【廣韻】【正韻】苦洽切【集韻】【韻會】乞洽切, 音恰。【埤蒼】帽也。【廣韻】弁缺四隅。【增韻】一曰按頭使下曰帢。【集韻】士服也。【魏志·太祖紀註】漢末公卿多委王服,以幅巾爲雅,是以袁紹之徒雖爲將帥,皆著縑巾。魏太祖擬古皮弁,裁縑帛以爲帢,以色別其貴賤,可謂軍容,非國容也。 【類篇】或作 。

与帢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帢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帢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