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字的含义
常字的解释
常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1
- 拼音:cháng
- 繁体:常
- 笔画:11
- 部首:巾
常字寓意
【常】常 cháng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常字解释
【常】[①][cháng][《廣韻》市羊切,平陽,禪。](1)固定不变。(2)长久,永远。(3)经常;常常。(4)往常。(5)日常。(6)普通;平常。(7)伦常;纲常。(8)典章法度。(9)规律;通例。(10)正常状态或秩序。(11)古代九旗之一。(12)古代长度单位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13)木名。指常棣。(14)水名。指常水。(15)古地名。指春秋时鲁南鄙。(16)神名。(17)通“嘗”。曾经。(18)通“尚”。崇尚。(19)通“向”。(20)通“黨”。(21)用同“正”、“真”。参见“常好”、“常好是”。(22)用作“倘”。倘若。(23)用同“嫦”。参见“常娥”。(24)姓。汉有常惠。见《通志·氏族三》。
常字诗词来源
【常】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西汉·作者:刘彻《瓠子歌》
蛮夷朝贺常会期。柱枅欂栌相枝持。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常流涕兮眦不乾,薄志节兮念死难。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翩翩飞蓬常独征。曹魏·作者:曹睿《燕歌行》
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远游常苦悲。西晋·作者:陆机《燕歌行》
汝忽千里去无常,愿得到头还故乡。魏晋·作者:无名氏《青骢白马》
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南朝宋·作者:宝志《偈》
寻常见说不思议,一语标宗言下当。南朝宋·作者:宝志《偈》
有常无我俨既列,无明有缚孰能窥。南齐·作者:王融《努力门诗》
当年翻覆无常定。薄命为女何必粗。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四》
歌舞及时酒常酌。无令朝露坐销铄。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七》
争风竞日常闻响,重花叠叶不通飞。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二》
欲觅行人寄消息,衣常潮水暝应还。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一》
淳风布政常无欲,至道防人能变俗。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五》
当年翻覆无常定。薄命为女何必粗。南梁·作者:费昶《行路难二首 其一》
愿并迎春比翼燕,常作照日同心花。陈朝·作者:江总《秋日新宠美人应令诗》
空忆常时角枕处,无复前日画眉人。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一》
太常具礼方告成。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两仪殿赋柏梁体》
真空不坏灵智性,妙用恒常无作功。唐初·作者:万回《歌》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初唐·作者:骆宾王《忆蜀地佳人》
蛮夷朝贺常会期。柱枅欂栌相枝持。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常流涕兮眦不乾,薄志节兮念死难。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翩翩飞蓬常独征。曹魏·作者:曹睿《燕歌行》
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远游常苦悲。西晋·作者:陆机《燕歌行》
汝忽千里去无常,愿得到头还故乡。魏晋·作者:无名氏《青骢白马》
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南朝宋·作者:宝志《偈》
寻常见说不思议,一语标宗言下当。南朝宋·作者:宝志《偈》
有常无我俨既列,无明有缚孰能窥。南齐·作者:王融《努力门诗》
当年翻覆无常定。薄命为女何必粗。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四》
歌舞及时酒常酌。无令朝露坐销铄。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七》
争风竞日常闻响,重花叠叶不通飞。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二》
欲觅行人寄消息,衣常潮水暝应还。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一》
淳风布政常无欲,至道防人能变俗。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五》
当年翻覆无常定。薄命为女何必粗。南梁·作者:费昶《行路难二首 其一》
愿并迎春比翼燕,常作照日同心花。陈朝·作者:江总《秋日新宠美人应令诗》
空忆常时角枕处,无复前日画眉人。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一》
太常具礼方告成。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两仪殿赋柏梁体》
真空不坏灵智性,妙用恒常无作功。唐初·作者:万回《歌》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初唐·作者:骆宾王《忆蜀地佳人》
常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常】【寅集中】【巾字部】 常;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333第12【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 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 常于時夏。【箋】謂 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 置常州。 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又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又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又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又【廣韻】倍尋曰常。 又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又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又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又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考證:〔【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旂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太常。〕 謹照原文旂改旗太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