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七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
  • 拼音:
  • 繁体:
  • 笔画:2
  • 部首:

七字寓意

【七】 qī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天一祭,共次,称“做”。

七字解释

【七】[①][qī][《廣韻》親吉切,入質,清。](1)数词。六加一所得之和。(2)文体的一种。亦称体,为赋的另一形式。南朝梁萧统《文选》列“”为一门,收录枚乘《发》八首,曹植《启》八首,张协《命》八首。(3)旧俗人死后每日一祭,俗称曰“”。(4)指西方。(5)姓。明代有希贤。见明凌迪知《万姓统谱》。

七字诗词来源

【七】七十时。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七》
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一》
三墨纷纠殊不会,七儒委郁曾未并。南齐·作者:王融《回向门诗》
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北魏·作者:温子升《捣衣诗》
三月三日咄泉水,七月七日芍陂塘。南梁·作者:刘遵《四时行生回诗》
青牛丹毂七香车,可怜今夜宿倡家。南梁·作者:萧纲《乌栖曲四首 其三》
七彩隋珠九华玉,蛱蝶为歌明星曲。南梁·作者:萧绎《乌栖曲四首 其四》
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盻鬟鬓低。陈朝·作者:陈叔宝《东飞伯劳歌》
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女儿年几十六七,玉面新妆映朝日。隋·作者:辛德源《东飞伯劳歌》
七变之时。生在北方在海嵎。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七》
左胁而出不由关。堕地七步杂秽间。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七德九功咸已畅,明灵降福具穰穰。隋末唐初·作者:魏徵《五郊乐章 黑帝羽音 舒和》
陈觞荐俎歌三献,拊石摐金会七盘。隋末唐初·作者:魏徵《五郊乐章 舒和》
陈觞荐俎歌二献,拊石摐金会七盘。隋末唐初·作者:魏徵《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赤帝徵音 舒和》
圣敬通神光七庙,灵心荐祚和万方。隋末唐初·作者:魏徵《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舒和》
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隋末唐初·作者:许敬宗《七夕赋咏成篇》
垂垂白发下青山,七岁归来改旧颜。初唐·作者:弘忍《五祖自咏》

七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七】【子集上】【一字部】 七; 康熙笔画:2; 页码:页75第07【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 音桼。少陽數也。【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 又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 又三七,藥名。【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又姓。明七希賢。 又人名。【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正字通】或通作 桼漆。柒。

与七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七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