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字的含义
士字的解释
士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3
- 拼音:shì
- 繁体:士
- 笔画:3
- 部首:士
士字寓意
【士】士 shì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姓。
士字解释
【士】[①][shì][《廣韻》鉏里切,上止,崇。](1)指未婚男子。(2)成年男子的通称。(3)男子的美称。(4)将领。(5)武士;兵士。(6)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7)古代诸侯设上士、中士、下士,“士”的地位次于大夫。(8)卿士。泛称诸侯臣僚、各级官吏。(9)智者、贤者。后泛指读书人,知识阶层。(10)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11)对人的美称。(12)指某些技术人员。(13)通“仕”。做官。(14)通“恃”。依靠;凭借。(15)姓。春秋晋有士会、士燮。见《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成公二年》。[②][shì][《集韻》上史切,上止,禪。]通“事1”。(1)事情;职事。(2)任事;治事。(3)从事。
士字诗词来源
【士】卿士凄怆民恻悷。吴军虽去怖不歇。先秦·作者:无名氏《穷劫曲》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战国楚国·作者:屈原《国殇》
郡国士马羽林材。总领天下诚难治。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士众灭兮名已隤。西汉·作者:李陵《歌》
学士来者有声名。不过孔氏那得成。汉·作者:无名氏《时人为孔氏兄弟语》
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东汉·作者:崔骃《安封侯诗》
安得壮士翻日车。东汉·作者:李尤《九曲歌》
游士恋故涕如摧,兵起事大令愿违。曹魏·作者:缪袭《魏鼓吹曲十二曲 其五 旧邦》
海内通士檀文友。魏晋·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四 八及》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爱养将士同心肝,䯀骢父马铁锻鞍。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士为将军何可羞。魏晋·作者:无名氏《军中为汲桑谣》
帐下壮士有典君。手把双戟八十斤。魏晋·作者:无名氏《军中为典韦语》
朱颜始洽景将移。安得壮士驻奔曦。南梁·作者:沈约《上巳华光殿诗》
少达妙理娄居士。南北朝·作者:无名氏《东阳为释慧约谣》
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时人为沈麟士语》
咎繇为谋不仁远,士会为政群盗奔。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国王欢喜会群臣。英儒雅士平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二》
白衣居士维摩诘。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八》
论说道士毁圣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战国楚国·作者:屈原《国殇》
郡国士马羽林材。总领天下诚难治。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士众灭兮名已隤。西汉·作者:李陵《歌》
学士来者有声名。不过孔氏那得成。汉·作者:无名氏《时人为孔氏兄弟语》
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东汉·作者:崔骃《安封侯诗》
安得壮士翻日车。东汉·作者:李尤《九曲歌》
游士恋故涕如摧,兵起事大令愿违。曹魏·作者:缪袭《魏鼓吹曲十二曲 其五 旧邦》
海内通士檀文友。魏晋·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四 八及》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爱养将士同心肝,䯀骢父马铁锻鞍。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士为将军何可羞。魏晋·作者:无名氏《军中为汲桑谣》
帐下壮士有典君。手把双戟八十斤。魏晋·作者:无名氏《军中为典韦语》
朱颜始洽景将移。安得壮士驻奔曦。南梁·作者:沈约《上巳华光殿诗》
少达妙理娄居士。南北朝·作者:无名氏《东阳为释慧约谣》
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时人为沈麟士语》
咎繇为谋不仁远,士会为政群盗奔。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国王欢喜会群臣。英儒雅士平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二》
白衣居士维摩诘。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八》
论说道士毁圣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
士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士】【丑集中】【士字部】 士; 康熙笔画:3; 页码:页242第38【廣韻】【集韻】【韻會】 鉏里切,音仕。四民士爲首。【詩·大雅】譽髦斯士。【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鄕,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馬,曰進士。 又官總名。【書·立政】庶常吉士。【禮·王制】天子之元士,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 又【孔安國曰】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書·舜典】帝曰:臯陶,汝作士。【左傳·僖二十八年】士榮爲大士。 又漢制,嘗爵爲公侯奪免者,曰公士。 又【前漢·鄒陽傳】武力鼎士。【註】能舉鼎者。 又【前漢·李尋傳】拔擢天士。【註】能知天道者。 又【後漢·李業傳】王莽以業爲酒士。【註】時官酤酒,故置酒士。 又侍從之士。【通鑑】唐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時謂之登瀛州。 又士卒。【左傳·丘甲註】革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家語】孔子之宋,匡人以。甲士圍之。 又男子通稱。【詩·周頌】有依其士。 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詩·大雅】釐我女士。 又【管子·牧民篇】有士經。【註】士,事也。經,常也。 又【梵書】釋子勤佛行者曰德士,無上士。 又俗塐神像曰木居士。【韓愈詩】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又【山海經】大荒西有國,名淑士。 又士鄕。【後漢·鄭 傳】昔齊置士鄕。【註】管仲相桓公,制國爲二十一鄕,工商之鄕六,士鄕十五。 又縣名,勇士縣,屬天水郡,見【後漢·西羌傳】。 又姓。陶唐之苗裔士蔿之後,爲士氏,見【統譜】。 又複姓,漢士孫瑞,扶風人。 又與事通。【書·洛誥】見士于周。【註】悉來赴役也。【詩·豳風】勿士銜枚。【註】自今可勿爲行 銜枚之事。 又叶主矩切,音雨。【詩·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叶下父。父,音甫。 【說文】士,事也。數始于一,終于十,从一从十。 【集韻】本作 。又與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