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夕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3
  • 拼音:
  • 繁体:
  • 笔画:3
  • 部首:

夕字寓意

【夕】 xī 日落的时候:阳。照。朝(zh乷 )相处(ch )。 泛指晚上:前。除。一谈。

夕字解释

【夕】[①][xī][《廣韻》祥易切,入昔,邪。](1)傍晚,日暮。(2)西面;西方;山的西面。(3)谓向西;偏西。(4)古代指傍晚晋见君王。(5)指傍晚拜见尊长。(6)夜。(7)指一年的末季或一月的下旬。亦指每月之末。(8)指古代帝王祭月的仪式。参见“月”。(9)斜。参见“室”。(10)量词。(11)姓。三国蜀有斌。见《通志·氏族五》。[②][yì](1)通“亦”。(2)通“射”。

夕字诗词来源

【夕】何悟今夕升斯堂。西汉·作者: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其一》
持此从朝竟夕暮。差得亡忧消愁怖。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一》
朝日夕月竟何取,投岩赴火空捐生。南齐·作者:王融《回向门诗》
欲持寄君心不惜,共指三星今何夕。南梁·作者:萧子显《乌栖曲应令三首 其一》
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北魏·作者:温子升《捣衣诗》
岂知洛渚罗尘步,讵减天河秋夕渡。陈朝·作者:顾野王《艳歌行三首 其二》
柳谷向夕沈馀日,蕙楼临砌徙斜光。西梁·作者:沈君攸《薄暮动弦歌》
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陈朝·作者:江总《内殿赋新诗》
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南北朝末隋初·作者:卢思道《从军行》
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隋末唐初·作者:许敬宗《七夕赋咏成篇》
碧落晨飘紫芝盖,黄庭夕转䌽云车。初唐·作者:武则天《游仙篇》
抱膝当窗看夕兔,侧耳空房听晓鸡。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乍可悤悤共百年,谁使遥遥期七夕。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阵云朝结晦天山,寒沙夕涨迷疏勒。初唐·作者: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其二》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唐·作者:邵大震《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唐初·作者:李峤《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初唐·作者:王勃《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
长城日夕苦风霜,中有连年百战场。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初唐·作者: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夕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夕】【丑集下】【夕字部】 夕; 康熙笔画:3; 页码:页246第01【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祥易切,音席。晨之對,暮也。【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爲歲夕,晦爲月夕,日入爲日夕也。【詩·小雅】以永今夕。 又朝見曰朝,夕見曰夕。【晉語】平公射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註】夕見于朝以諫也。 又七夕。【齊諧記】桂陽武丁有仙道,謂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荆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綵樓, 瓜果庭中,穿七孔針以乞巧。柳宗元有乞巧文。 又官名。夕郞,漢制,給事黃門之職。 又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卒,鬻拳葬諸夕室。 又山名。【山海經】渾夕之山。又曹夕之山。 又姓。望出巴郡。見【統譜】。 又斜也。【呂覽】正坐于夕室,謂室斜而正其坐也。又與昔通。【莊子·天運篇】通昔不寐。 又叶在爵切,音皭。猶宿也。【詩·齊風】齊子發夕。【陸德明疏】發朝也。叶上鞹薄。 【說文】从月半見。【徐曰】月字之半,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爲夕。

与夕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夕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