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蚱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zhà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蚱字寓意

【蚱】 zhà 〔蜢〕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短,不能远飞,对农作物有害。 〔蝉〕蝉的一种。 〔蚂( m )〕见“蚂3”。

蚱字解释

【蚱】[①][zhà][《廣韻》側伯切,入陌,莊。][《集韻》側駕切,去禡,莊。](1)见“蟬”。(2)见“蜢”。[②][zhà][《集韻》助駕切,去禡,崇。]海蜇。水母之一种。

蚱字诗词来源

【蚱】鲳蚱脚多垂似带,锯鲨齿密利如刀。北宋·作者:王禹偁《仲咸借予海鱼图观罢有诗因和》
八月穫稻田无水,蚱蜢群飞稻乾死。北宋·作者:张耒《光山谣》
蚱蜢翅轻涂翡翠,蜻蜓腰细滴猩红。南宋·作者:杨万里《谢人送常州草虫扇》
风生蚱蜢怒须头,纨扇团圆璧月流。南宋·作者:杨万里《题山庄草虫扇》
便是常州草虫本,只无蚱蜢与蜻蜓。南宋·作者:杨万里《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一》
霜中蚱蜢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南宋·作者:杨万里《早起》
黄蜂作歌紫蝶舞,蜻蜓蚱蜢如风雨。南宋·作者:杨万里《戏题常州草虫枕屏》
西家粥粥鸡将雏,俛啄蚱蜢行相呼。南宋·作者:方岳《义鸡行》
有心觅句无心得,畦叟浇花蚱蜢飞。宋末元初·作者:方回《秋日》
纷纷蚱蜢肆跳梁,款款蜻蜓齐点水。宋末元初·作者:仇远《草虫图》
蜣螂蝼蛄总来集,亦有蚱蜢兼蚕螽。明·作者:陈琏《题襄城伯李公所藏草虫手卷》
芳草满池春水涨,閒寻蚱蜢钓青蛙。明·作者:张宁《题画》
田翁莫作宋人计,行看云秋蚱蜢飞。明·作者:俞好仁《谩兴 其二》
露和烟霭晚霏霏,蚱蜢随风上下飞。明·作者:李堣《稻熟 其二》
渔竿风静蜻蜓立,草径人行蚱蜢跳。明·作者:吕时臣《步出江岸閒吟寄上沈少宰肩吾》
阴风吹沙利如箭,蚱蜢横飞扑人面。明末清初·作者:陈恭尹《祭幽歌》
蒹葭对岸遮邻屋,蚱蜢如风过别田。清初·作者:查慎行《观刈早稻有感》
蜻蜓蚱蜢亦群舞,倏度宫城齐振羽。清初·作者:查慎行《飞蝗行和少司马杨公》
溪南?稏百顷田,纵横蚱蜢飞连天。清初·作者:查慎行《禾稼初收野眺作》
徐州夹沟蚂蚱飞,不食豆偏食我高粱。清·作者:钱载《高粱词》

蚱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蚱】【申集中】【虫字部】 蚱;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079第16【唐韻】側伯切【集韻】側格切, 音窄。【玉篇】蚱蟬,七月生。 又【本草】蚱蜢。詳蜢字註。又【集韻】側駕切,音詐。義同。 又助駕切,音乍。與鮓同,海魚名。別詳魚部。

与蚱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蚱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