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蛎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1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蛎字寓意

【蛎】 (蠣) lì 〔牡〕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鲜美,亦能提制蚝油。壳烧成灰可入药。亦称“ (蠣)蚝”、“海子”。

蛎字解释

【蛎】[①][lì][《廣韻》力制切,去祭,來。]亦作“蠇1”。“1”的繁体字。(1)牡。(2)石。海鹞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海鹞鱼》。

蛎字诗词来源

【蛎】宣父蒲菹真可学,钟岏蚶蛎更无求。北宋·作者:宋祁《绝荤》
牡蛎滩头一艇横,夕阳西去待潮生。北宋·作者:徐守信《诗一首》
纷纷虾蛤不足数,淡菜蚶蛎资多腥。宋·作者:李正民《寄邦求拟南食作》
珠屿蛎房魁海错,左原莼线冠溪毛。南宋·作者:王十朋《周光宗赠蛎房报以溪莼》
珠屿小蛎圆带石,砮焦巨房深若杯。南宋·作者:王十朋《刘长方自豫章寄书称砮焦蛎房之美恨未知味书一绝以寄之》
春潮暮落海门山,百艇齐飞牡蛎滩。宋·作者:潘朝英《题金鳌山如画轩 其二》
倾盖鲈鱼故交蛎,可人森父佳元理。南宋·作者:曹彦约《陪漕使春日吴江之集戏赠元理森父》
牡蛎分房巧芘身,雉蛤移种陈接新。南宋·作者:许及之《再用韵谢德久见和》
不假洛阳抱桥蛎,宛如震泽卧波虹。南宋·作者:刘克庄《次韵竹溪中书重脩县桥二首 其一》
螺纹蛎迹石龙存,云气随潮时雨湿。宋末元初·作者:韩信同《蓬莱飞峰》
鹢首去乘潮浪白,蛎房催出酒波红。元·作者:柳贯《送临川谢有源赴闽医提领》
海隅霜熟蛎房肥,狮子桥东望翠微。元·作者:范梈《福州杂诗三首 其二》
鉴湖草满芙蓉少,鄞县潮来牡蛎多。元·作者:马祖常《和继学郎中送友归越中》
泷溪船上芙蓉水,合浦珠还牡蛎田。元·作者:马祖常《送湖广御史楚德尔》
竹上蛎房真可买,石间芝箭似难移。元·作者:马祖常《无题 其四》
榕叶拥云山似簇,蛎房烹玉酒初醒。元·作者:郑元祐《送章心远道士入闽兼简杜清碧先生》
黎人满溜槟榔水,蜑户齐分牡蛎田。元·作者:贡师泰《送黎兵胡万户南还》
去年僦屋在山脚,草居两间如蛎壳。元末明初·作者:王冕《谢曹隐君惠扇歌》
长虹如瀑蛎如山,万竹深藏屋数间。元末明初·作者:凌云翰《沈养性画》
饭白邻僧供火米,蛎肥溪友荐霜房。明·作者:林弼《倚李伯康使君韵》

蛎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蛎】【申集中】【虫字部】 蠣;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1081第11【唐韻】【集韻】【韻會】 力制切,音例。【說文】作蠇。蚌屬。似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類篇】雕百歲化爲蠇。【廣韻】牡蠣也。【酉陽雜俎】牡蠣言牡,非謂雄也,介蟲中唯牡蠣是鹹水結成也。【本草】今海旁皆有之,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呼爲蠣房,晉安人呼爲蠔莆。【郭璞·江賦】 蠣磈磥而碨 。【註】《臨海水土物志》曰:蠣長七尺。《南越志》曰:蠣形如馬蹄。 又石蠣。【本草】海鷂魚,一名石礪。 又【韻會】【正韻】 落蓋切,音賴。義同。亦作 。

与蛎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蛎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