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字的含义
貫字的解释
貫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1
- 拼音:guàn
- 繁体:貫
- 笔画:11
- 部首:貝
貫字寓意
【貫】貫 guàn 见“贯”。
貫字解释
【貫】[①][guàn][《廣韻》古玩切,去换,見。][《廣韻》古丸切,平桓,見。]“贯1”的繁体字。(1)串钱的绳索。(2)泛指串其他东西的绳索。(3)古代铜钱用绳穿,千钱为一贯。(4)串连;连结。(5)累;连续。参见“貫日”、“貫辰”。(6)穿戴。(7)通,贯通。(8)射中;穿透。(9)指穿刺。(10)经历;经过。(11)侍奉,服事。(12)引申为仕宦。(13)事情,事例。(14)条理;系统。(15)序次;按顺序排列。(16)灌注;注入。(17)满。(18)罪恶。(19)祖籍;籍贯。(20)谓登记入籍。(21)焙茶用具。(22)通“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23)用同“冠”。(24)通“摜”。参见“貫跤”。(25)古国名。(26)姓。汉有贯高。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②][guàn][《集韻》古患切,去諫,見。]“贯2”的繁体字。(1)学习;复习。(2)熟习;熟练。(3)通“慣”。习惯。[③][wān][《集韻》烏關切,平删,影。]通“彎1”。“贯3”的繁体字。
貫字诗词来源
【貫】贯九谷兮积灵芝,飞清寿兮洁澄连。南朝宋·作者:徐爰《华林北涧诗》
龙鳞水上开鱼贯,马首山前振雕翼。初唐·作者: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其二》
善恶死生齐一贯,祗应斗酒任苍苍。盛唐·作者:李颀《杂兴》
垣北九个贯索星,索口横者七公成。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天市垣》
斗下圆安十四星,虽然名鳖贯索形。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北方七宿》
古刀幽磬初相触,千珠贯断落寒玉。中唐·作者:韦应物《五弦行》
左有佽飞落霜翮,右有孤儿贯犀革。中唐·作者: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三首 其三》
良工磨拭成贯珠,泓澄洞澈看如无。中唐·作者:欧阳詹《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
自惭拙宦叨清贵,还有痴心怕素餐。唐·作者:白居易《初罢中书舍人》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唐·作者:白居易《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其一》
俸随日计钱盈贯,禄逐年支粟满囷。唐·作者: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唐·作者: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
庭前阶上何所有,累囚成贯案成堆。唐·作者:白居易《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誇胜事时正值坐衙虑囚之际走笔题长句以赠之》
报我之章何璀璨,累累四贯骊龙珠。唐·作者:白居易《偶以拙诗数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一时酬和重投长句美而谢之》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新丰折臂翁 戒边功也》
自云乡管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缚戎人 达穷民之情也》
香风间旋众彩随,联联珍珠贯长丝。唐·作者:鲍溶《霓裳羽衣歌》
共占花园争赵辟,竞添钱贯定秋娘。中唐·作者:元稹《赠吕三校书》
迢迢击磬远玲玲,一一贯珠匀款款。中唐·作者:元稹《何满子歌》
珊珊佩玉动腰身,一一贯珠随咳唾。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七 立部伎》
龙鳞水上开鱼贯,马首山前振雕翼。初唐·作者: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其二》
善恶死生齐一贯,祗应斗酒任苍苍。盛唐·作者:李颀《杂兴》
垣北九个贯索星,索口横者七公成。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天市垣》
斗下圆安十四星,虽然名鳖贯索形。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北方七宿》
古刀幽磬初相触,千珠贯断落寒玉。中唐·作者:韦应物《五弦行》
左有佽飞落霜翮,右有孤儿贯犀革。中唐·作者: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三首 其三》
良工磨拭成贯珠,泓澄洞澈看如无。中唐·作者:欧阳詹《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
自惭拙宦叨清贵,还有痴心怕素餐。唐·作者:白居易《初罢中书舍人》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唐·作者:白居易《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其一》
俸随日计钱盈贯,禄逐年支粟满囷。唐·作者: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唐·作者: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
庭前阶上何所有,累囚成贯案成堆。唐·作者:白居易《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誇胜事时正值坐衙虑囚之际走笔题长句以赠之》
报我之章何璀璨,累累四贯骊龙珠。唐·作者:白居易《偶以拙诗数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一时酬和重投长句美而谢之》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新丰折臂翁 戒边功也》
自云乡管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缚戎人 达穷民之情也》
香风间旋众彩随,联联珍珠贯长丝。唐·作者:鲍溶《霓裳羽衣歌》
共占花园争赵辟,竞添钱贯定秋娘。中唐·作者:元稹《赠吕三校书》
迢迢击磬远玲玲,一一贯珠匀款款。中唐·作者:元稹《何满子歌》
珊珊佩玉动腰身,一一贯珠随咳唾。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七 立部伎》
貫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貫】【酉集中】【貝字部】 貫;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205第17【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古玩切,音瓘。【說文】貫,錢貝之貫。【前漢·食貨志】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又【博雅】穿也。【五經文字】旣穿曰貫。【易·剝卦】貫魚。【釋文】貫,穿也。【前漢·董仲舒傳】豈不同條共貫與。【註】貫者,聮絡貫穿。 又中也。【儀禮·鄕射禮】不貫不釋。【註】貫,猶中也。 又【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羈貫,謂交午剪髮以爲飾。 又【晉書·文苑傳】架彼辭人,共超淸貫。【正字通】侍從之官曰淸貫。 又姓。【姓氏急就篇】趙相貫高。【古音略】貫高之貫,音冠。 又【博雅】累也。 又【韻府】本貫,鄕籍也。 又國名。【括地志】故貫城卽古貫國,在曹州濟隂縣。 又【詩·魏風】三歲貫女。【傳】貫,事也。【釋文】古亂反。○按朱傳:貫,習也。音慣。 又【集韻】【正韻】 古患切,音慣。慣,亦作貫。【爾雅·釋詁】貫,習也。【詩·齊風】射則貫兮。【釋文】毛古亂反,中也。鄭古患反,習也。【前漢·賈誼傳】習慣如自然。【註】師古曰:貫,亦習也。 又【集韻】烏關切,音彎。彎,亦作貫。【史記·伍子胥傳】貫弓執矢嚮使者。 又【廣韻】【集韻】【韻會】 古丸切,音官。義同。○按《說文》毌,穿物持之也,音古丸切,貫音古玩切,毌與貫通,故經典貫亦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