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搹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è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搹字寓意

【搹】 è 古同“扼”。

搹字解释

【搹】[①][è][《廣韻》古核切,入麥,見。]“鬲3”的被通假字。以手握物时的围长。犹把。

搹字诗词来源

【搹】歘然扼颡批其颐,爪牙委地涎淋漓。中唐·作者:卢纶《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
却羡一双金扼臂,得随人世出将来。唐·作者:宫嫔《冥会诗 其四》
弋者甚多应扼腕,任他闲处指冥鸿。唐末·作者:韩偓《味道》
金粟妆成扼臂环,舞腰轻薄瑞云间。唐末·作者:罗虬《比红儿诗 其九十四》
邛峡关东蛮尘绝,平夷镇扼蛮地裂。唐末至五代·作者:崔致远《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 其二十二 平蛮》
扼臂交光红玉软,起来重拟理箜篌。五代·作者:和凝《宫词百首 其九十九》
玉腕重重金扼臂,淡梳妆。五代·作者:和凝《山花子 其二》
有时扼腕生忧端,儒书读尽犹饥寒。北宋·作者:寇准《感兴》
朱轓新命汉诸侯,地扼荆湘占上游。北宋·作者:余靖《送刘学士知衡州》
早时不泣此时泣,忧民欲活反扼喉。北宋·作者:梅尧臣《秋雨篇》
岂无策议献人主,扼持舌在口已胶。北宋·作者:欧阳修《送子野》
别殿深严峻宠班,再烦开府扼秦关。北宋·作者:韩琦《贺春卿加大资政职》
王者设官犹取众,大奸宿猾许擒扼。北宋·作者:韩琦《腊日出猎近交》
加以苏张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北宋·作者:邵雍《观七国吟》
符离封城古云望,扼控东南地形壮。北宋·作者:蔡襄《送石昌言知宿州》
东扼迅流疑引翼,西峙群阜如盘龙。北宋·作者:张去惑《重建羊侯祠和王原叔句》
北边控扼重瀛州,虎视鹰扬属壮猷。北宋·作者:徐积《寄吕帅 其一》
仗钺精神堪破虏,扼吭形势正当关。北宋·作者:徐积《寄吕帅 其四》
掌握事严持斧钺,咽喉地紧扼豺狼。北宋·作者:徐积《寄顾瀛州》
挟虎搏蛟良有力,扼断鲸咽批豹额。北宋·作者:徐积《力仙 其二》

搹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搹】【卯集中】【手字部】 搹;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448第25【唐韻】於革切【集韻】乙革切, 音厄。【說文】把也。或作 。又作扼。 又【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 音隔。義同。【儀禮·喪服】苴絰大搹。【註】盈手曰搹。搹, 也。中人之 圍九寸。

与搹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搹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搹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