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字的含义
饰字的解释
饰
- 五行:岁
- 康熙笔画:14
- 拼音:shì
- 繁体:飾
- 笔画:8
- 部首:饣
饰字寓意
【饰】饰 (飾) shì 装点得好看:装饰。修饰。 装饰用的东西:首饰。银饰。 装扮,扮演角色:饰演。 假托,遮掩:饰辞。粉饰。掩饰。文过饰非。
饰字解释
【饰】[①][shì][《廣韻》賞職切,入職,書。]“饰1”的繁体字。“飭2”的被通假字。亦作“餙1”。亦作“餝1”。(1)拭。(2)修饰;装饰。(3)给衣领衣袖滚边。(4)指袖口。(5)服饰。(6)饰品;首饰。(7)指宝物。(8)《庄子·马蹄》:“前有橛飾之患。”成玄英疏:“橛,銜也。謂以寶物飾於鑣也。”陆德明释文:“司馬云:'排銜也。'謂加飾於馬鑣也。”遂借指马口中的衔。(9)粉饰;伪装。(10)犹致力。(11)表现,显示。(12)表彰;奖饰。(13)被覆。(14)扮演。[②][chì][《集韻》蓄力切,入職,徹。]“饰2”的繁体字。通“飭1”。亦作“餙2”。(1)整治;整顿。(2)端正;谨慎。(3)戒备。
饰字诗词来源
【饰】平理请谳决嫌疑。修饰舆马待驾来。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金翠钗环稍不饰。雾縠流黄不能织。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八》
舞饰丽华乐容工,罗裳映日袂随风。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龟甲参差白虹色,辘轳宛转黄金饰。唐初·作者:李峤《宝剑篇》
玉勒金鞍荷装饰,路傍观者无穷极。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唯有裁花饰簪鬓,恒随圣藻狎年光。唐·作者:马怀素《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鸾锵锵,车翼翼,备国容兮为戎饰。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罽茵饰地承雕履,花烛分阶移锦帐。唐·作者: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
浓纤得中非短长,红素天生谁饰妆。盛唐·作者:王琚《美女篇》
楚王宫里能服饰,顾盼倾城复倾国。唐·作者:阎德隐《薛王花烛行》
日暮蚕饥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闱。盛唐·作者:高适《秋胡行》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盛唐·作者:李白《醉后荅丁十八以诗讥余搥碎黄鹤楼》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唐·作者:杜甫《负薪行》
良工雕饰明且鲜,得成珍器入芳筵。唐·作者:钱起《玛瑙杯歌》
主人所重重枕德,文章外饰徒相惑。唐·作者:皎然《桃花石枕歌赠康从事》
又似宫娃逞妆饰,终当一使移花根,还比蒲桃天上植。中唐·作者:孟郊《和蔷薇花歌》
崇饰山园孝理深,万方同感圣人心。中唐·作者:权德舆《奉和张监阁老过八陵院题赠杜卿崔员外》
修容尽饰将何益,极虑呈材欲导情。唐·作者:刘商《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中唐·作者:张籍《古钗叹》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中唐·作者:刘禹锡《杂曲歌辞 其六 浪淘沙》
金翠钗环稍不饰。雾縠流黄不能织。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八》
舞饰丽华乐容工,罗裳映日袂随风。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龟甲参差白虹色,辘轳宛转黄金饰。唐初·作者:李峤《宝剑篇》
玉勒金鞍荷装饰,路傍观者无穷极。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唯有裁花饰簪鬓,恒随圣藻狎年光。唐·作者:马怀素《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鸾锵锵,车翼翼,备国容兮为戎饰。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罽茵饰地承雕履,花烛分阶移锦帐。唐·作者: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
浓纤得中非短长,红素天生谁饰妆。盛唐·作者:王琚《美女篇》
楚王宫里能服饰,顾盼倾城复倾国。唐·作者:阎德隐《薛王花烛行》
日暮蚕饥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闱。盛唐·作者:高适《秋胡行》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盛唐·作者:李白《醉后荅丁十八以诗讥余搥碎黄鹤楼》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唐·作者:杜甫《负薪行》
良工雕饰明且鲜,得成珍器入芳筵。唐·作者:钱起《玛瑙杯歌》
主人所重重枕德,文章外饰徒相惑。唐·作者:皎然《桃花石枕歌赠康从事》
又似宫娃逞妆饰,终当一使移花根,还比蒲桃天上植。中唐·作者:孟郊《和蔷薇花歌》
崇饰山园孝理深,万方同感圣人心。中唐·作者:权德舆《奉和张监阁老过八陵院题赠杜卿崔员外》
修容尽饰将何益,极虑呈材欲导情。唐·作者:刘商《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中唐·作者:张籍《古钗叹》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中唐·作者:刘禹锡《杂曲歌辞 其六 浪淘沙》
饰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饰】【戌集下】【食字部】 飾;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427第31【廣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 音識。【玉篇】修飾也。【逸雅】飾,拭也,物穢者拭其上使明,由他物而後明,猶加文于質上也。 又【禮·樂記】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故君子動其本,樂其象,然後治其飾。【註】以聲而被之器也。 又【詩·鄭風】羔裘豹飾。【註】飾,緣袖也。禮,君用純物,臣下之,故裘以豹皮爲飾也。 又【周禮·地官·封人】飾其牛牲。【註】刷治潔淸之也。一曰豫飾也。 又【禮·曲禮】飾羔鴈者以繢。【疏】飾,覆也。畫布爲雲氣,覆之以相見也。 又【禮·月令】天子乃厲飾。【註】厲飾謂戎服,尚威武也。 又【史記·公孫弘傳】習吏事,緣飾以儒術。【後漢·章帝紀】詔曰: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朕甚厭之。 又【周禮·夏官·掌固】設其飾器。【註】兵甲之屬。 又【正字通】滿飾,國名。 【說文】 也。从人从巾,食聲。讀若式,一曰橡飾。考證:〔【周禮·地官·封人】飾其牛牲。【註】剝治潔淸之也。〕 謹照原文剝治改刷治。〔【曲禮】飾羔鴈者以績。【註】飾,復也。〕 謹照原文以績改以繢。註改疏。〔【史記·公孫弘傳】凡吏事,緣飾以儒術。〕 謹照原文凡吏事改習吏事。〔【前漢·章帝紀】詔曰,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 謹按章帝紀係後漢書,前漢改後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