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鶡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0
  • 拼音:
  • 繁体:
  • 笔画:20
  • 部首:

鶡字寓意

【鶡】 jiè 均见“鹖”。

鶡字解释

【鶡】[①][hé][《廣韻》胡葛切,入曷,匣。]“鹖1”的繁体字。(1)鸟名。即鹖鸡。(2)鹖之尾羽。(3)指鹖冠。[②][jiè]“鹖2”的繁体字。通“1”。

鶡字诗词来源

【鶡】鹖冠葛屦无名位,博弈赋诗聊遣意。盛唐·作者:李颀《同张员外諲詶荅之作》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唐·作者: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中唐·作者:张籍《杂曲歌辞 秋夜长》
螗螂虽怒谁尔惧,鹖旦虽啼谁尔怜。中唐·作者:元稹《有酒十章 其五》
商山食店大悠悠,陈鹖䭔锣古䭃头。晚唐·作者:李日新《题仙娥驿》
好辞戴鹖飞千牍,东武原从禁卫来。北宋·作者:胡宿《寄题王舍人书斋》
绣衣自可招黄绶,星弁须来对鹖冠。北宋·作者:徐积《谢蒋颖叔 其二》
身著练袍履用蒲,鹖冠鸠杖称郊居。北宋·作者:徐积《和路朝奉新居 其十》
枣园憭慄桧厅寒,醉倚琵琶倒鹖冠。北宋·作者:晁补之《谪宋徙亳初闻周璠琵琶》
隐几萧条戴鹖冠,强移栖息一枝安。宋·作者:孔平仲《寄孙元忠 其十八》
笑谈殊喜亲犀麈,接侍终惭戴鹖冠。宋·作者:曹勋《持节和王枢密三首 其二》
十载文场未奏功,鹖冠一笑且舂容。南宋·作者:韩元吉《姜特立寄诗编为赋四首 其一》
一纸底用教鹖冠,百战应当启戎辂。南宋·作者:韩元吉《送朱元晦》
鸹鹖晓啼鸣鹊散,许多佳景奈愁何。南宋·作者:范成大《次韵即席》
试看鹖雀为神雀,无复飞蝗食凤皇。南宋·作者:薛季宣《黄霸》
苍松腴硬久阴崖,此亦鹖冠宁肯忽。南宋·作者:张镃《戏赠杨伯时》
戏将鹖弁博缁衣,般若丛中剩作痴。南宋·作者:郑清之《调云岑》
集鸿底处容栖宿,冠鹖何人称使令。南宋·作者:程公许《饯秘书郎刘侯出守龙舒分韵得亭字》
晚锡蓝衫更鹖弁,径分蒲璧镇龙泉。宋末元初·作者:王柏《挽赵龙泉》
运厄南州暴吏专,鹖冠却有好官员。南宋·作者:李昴英《送李路钤万入京》

鶡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鶡】【亥集中】【鳥字部】 鶡;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495第04【唐韻】胡割切【廣韻】【韻會】【正韻】何葛切, 音曷。鳥名。【說文】鳥似雉,出上黨。【正字通】色黃黑而褐首,有毛角,有冠,性愛儕黨,有被侵者,直往赴鬭,雖死不置。【禽經】鶡,毅鳥也。李時珍曰:其羽色黑黃而褐,故曰鶡。靑黑色者曰 ,性耿介也。又鶡旦,夜鳴求旦之鳥也。【禮·月令】鶡旦不鳴。【坊記】作盍旦。詳見鳱 二字註。又鶡冠,趙武靈王製,以表武士。【後漢·輿服志】虎賁皆鶡冠。【顏師古註】鳥出上黨,以其鬭死不止,故用其尾飾武臣首。又隱士鶡冠,亦取勇退義。【前漢·藝文志】有鶡冠子一篇。又【韻會】【正韻】 敷文切,音芬。與鳻通。【前漢·黃霸傳】鶡雀飛集丞相府。【顏師古註】此鶡字音芬,與鳻通,鳻雀大而色靑,出羌中。蘇林音曷,非。詳前鳻字註。又【類篇】曷各切,同鶴。或作鶡。

与鶡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鶡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鶡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