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字的含义
邓字的解释
邓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9
- 拼音:dèng
- 繁体:鄧
- 笔画:4
- 部首:阝
邓字寓意
【邓】邓 (鄧) dèng 姓。
邓字解释
【邓】[①][dèng][《廣韻》徒亘切,去嶝,定。]“邓1”的繁体字。(1)古国名。曼姓。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后灭于楚。(2)古地名。春秋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3)古地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汶河以南、运河以北地区。(4)古地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5)古国名。战国楚地,秦置邓县,是故邓侯国。在今河南省邓州市。(6)逗弄,揶揄。(7)用同“澄”。滤筛沉淀。参见“鄧沙”。(8)用同“鈍”。迟笨貌。参见“鄧鄧呆呆”。(9)姓。
邓字诗词来源
【邓】以官易富邓玄茂。魏晋·作者:无名氏《京师为邓飏语》
邓公马癖人共知,初得花骢大宛种。唐·作者:杜甫《骢马行》
更睹邓林花落朝,狂风乱搅何飘飘。唐·作者:皎然《张伯高草书歌》
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中唐·作者:杨巨源《赠史开封》
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中唐·作者:韩愈《次邓州界》
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中唐·作者:刘禹锡《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
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唐·作者:白居易《哭崔儿》
陶令有田唯种黍,邓家无子不留金。唐·作者:白居易《老来生计》
弄璋诗句多才思,愁杀无儿老邓攸。唐·作者:白居易《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 其二》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中唐·作者:元稹《遣悲怀三首 其三》
往年鬓已同潘岳,垂老年教作邓攸。中唐·作者:元稹《哭子十首 其七》
偏啄邓林求一虫,虫孔未穿长觜秃。中唐·作者:元稹《有鸟二十章 其八》
邓通饿死严陵贫,帝王岂是无人力。唐·作者:许碏《题南岳招仙观壁上》
樯似邓林江拍天,越香巴锦万千千。唐·作者:杜牧《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再奉长句一篇兼有咨劝》
李固有冤藏蠹简,邓攸无子续清风。唐·作者:李玫《喷玉泉冥会诗八首 其一 四丈夫同赋》
邓侯城垒汉江干,自谓深根百世安。晚唐·作者:胡曾《咏史诗 邓城》
几怪邓通难免饿,须知夷甫不曾言。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咏钱》
又非雕鹗之不仁,邓林何苦难容身。北宋·作者:张咏《惊栖曲》
西山薇蕨蜀山铜,可见夷齐与邓通。北宋·作者:王禹偁《读史记列传》
朝中交旧知多少,应惜无儿似邓攸。北宋·作者:林逋《伤朱寺丞》
邓公马癖人共知,初得花骢大宛种。唐·作者:杜甫《骢马行》
更睹邓林花落朝,狂风乱搅何飘飘。唐·作者:皎然《张伯高草书歌》
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中唐·作者:杨巨源《赠史开封》
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中唐·作者:韩愈《次邓州界》
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中唐·作者:刘禹锡《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
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唐·作者:白居易《哭崔儿》
陶令有田唯种黍,邓家无子不留金。唐·作者:白居易《老来生计》
弄璋诗句多才思,愁杀无儿老邓攸。唐·作者:白居易《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 其二》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中唐·作者:元稹《遣悲怀三首 其三》
往年鬓已同潘岳,垂老年教作邓攸。中唐·作者:元稹《哭子十首 其七》
偏啄邓林求一虫,虫孔未穿长觜秃。中唐·作者:元稹《有鸟二十章 其八》
邓通饿死严陵贫,帝王岂是无人力。唐·作者:许碏《题南岳招仙观壁上》
樯似邓林江拍天,越香巴锦万千千。唐·作者:杜牧《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再奉长句一篇兼有咨劝》
李固有冤藏蠹简,邓攸无子续清风。唐·作者:李玫《喷玉泉冥会诗八首 其一 四丈夫同赋》
邓侯城垒汉江干,自谓深根百世安。晚唐·作者:胡曾《咏史诗 邓城》
几怪邓通难免饿,须知夷甫不曾言。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咏钱》
又非雕鹗之不仁,邓林何苦难容身。北宋·作者:张咏《惊栖曲》
西山薇蕨蜀山铜,可见夷齐与邓通。北宋·作者:王禹偁《读史记列传》
朝中交旧知多少,应惜无儿似邓攸。北宋·作者:林逋《伤朱寺丞》
邓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邓】【補遺】【酉集】【邑字部】 邓;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268第03【搜眞玉鏡】音山。地名。(鄧)【唐韻】徒亘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亘切, 音蹬。【說文】曼姓之國。【春秋·桓七年】鄧侯吾離來朝。【疏】鄧,在南地,屬衡岳。 又魯地。【春秋·隱十年】春,齊侯、鄭伯盟于鄧。【註】鄧,魯地。 又蔡地。【春秋·桓二年】蔡侯、鄭伯會于鄧。【註】潁川召陵縣西南有鄧城。【疏】賈、服以鄧爲國,釋例以此爲蔡地,其鄧國則義陽鄧縣是也。以鄧是小國,去蔡遠,蔡、鄭懼楚而爲此會,不當反求近楚小國與之結援,故知非鄧國也。 又州名。本秦南陽郡,隋置南陽縣,攺鄧州。 又姓。【姓考】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爲鄧侯,後因氏。(鄧)考證:〔【春秋·桓十年】鄧侯離吾來朝。〕 謹照原文十年改七年。離吾改吾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