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郓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yùn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郓字寓意

【郓】 (鄆) yùn 〔城〕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郓字解释

【郓】[①][yùn][《廣韻》王問切,去問,云。]“1”的繁体字。(1)春秋鲁邑名。有东西二处。《春秋·文公十二年》:“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鄆。”杜预注:“鄆,莒魯所争也。陽城姑暮縣南有員亭。員,即鄆也。”此为东。本莒地,后归鲁。在今山东沂水北。(2)春秋鲁邑名。有东西二处。《春秋·成公四年》:“冬,城鄆。”杨伯峻注:“﹝魯有二鄆﹞此則西鄆……在今山東鄆城縣東十六里。”(3)古州名。隋开皇十年置。治所在万安。唐移治须昌。宋移治须城,辖境缩小。宋宣和元年升为东平府。

郓字诗词来源

【郓】海岱烟尘匝郓城,遥挥一剑落搀抢。唐末至五代·作者:崔致远《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 其十八 天平》
留印高提驾伏熊,郓城襟要此临戎。北宋·作者:胡宿《送李留后赴天平》
郓州溪堂遂寂寞,韩诗尘蔽人不吹。北宋·作者:王令《寄题韩丞相定州阅古堂》
复道密通繁衍宅,诸王谁似郓王贤。北宋·作者:赵野《句》
郓州溪堂虢州洞,未有退之诗可留。宋·作者:陈与义《游紫逻洞》
日曛未放龙舟泊,中使传宣趣郓王。宋·作者:刘子翚《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四》
吾家同出郓州梁,冷落江南各一房。南宋·作者:韩淲《次韵仲至腊梅水仙》
寥寥故家郓东平,丽泽渊源有深抱。南宋·作者:韩淲《上饶出示仲至遗画》
却敛经纶来望郡,一镇天雄一镇郓。南宋·作者:许应龙《代上何枢密》
豳公堂上兕觥荐,郓使溪前经律诹。南宋·作者:魏了翁《九月丁亥秋祀毕劳农北郊苏提干以疾不往以诗见寄因次其韵》
一更船泊郓州城,城外巡军夜柝鸣。宋末元初·作者: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五十八》
郓中城隅两茅屋,市声喧喧自幽独。金末元初·作者:元好问《过刘子中新居》
父居郓府有牛膝,子倅泰山无鹿茸。金末元初·作者:徐世隆《寄天倪子》
朅来古郓天假便,鸿雁遽接秋风群。元·作者:王恽《鸿雁歌》
故郓书生美无度,飘泊江湖未羞遇。元·作者:岑安卿《再用韵柬李元善》
一年时序总途中,古郓城中复遇冬。明·作者:唐之淳《长至日》
泰岳炳灵分郓上,法星流彩映弧南。明·作者:程敏政《似都宪华诞和韵》
春来定续西堂梦,为遣诗邮入郓城。明·作者:程敏政《送太守文君赴温州 其二》
郓城日出海云残,积雪光摇列戟寒。明·作者:李梦阳《草堂雪霁为樊敬题》
百里柯亭栖凤鸾,一麾古郓翔雕鹗。明·作者:潘翥《读雪篷集》

郓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郓】【酉集下】【邑字部】 鄆;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271第12【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問切, 音運。魯地名。【春秋·文十二年】城諸及鄆。【註】莒、魯所爭者,以其遠逼外國,故帥師城之。又【成四年】冬城鄆。【註】公欲叛晉,故城而爲備。又【九年】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莒潰,楚人入鄆。【註】鄆,莒別邑。又【十六年】晉人執季孫行父,公還待于鄆。【註】魯西邑東郡廩丘縣有鄆城。又【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季孫宿帥師救台,遂入鄆。又【昭元年】取鄆。【左傳】趙孟曰:魯、莒爭鄆,爲日久矣。又【二十六年】公至自齊,居于鄆。【六書故】春秋有二鄆,莒在魯東,莒、魯所爭,東鄆也。公待于鄆者,西鄆也。文公城諸及鄆,不聞與莒爭,及成公時,楚伐莒入鄆,則鄆自爲莒邑,而四年所城者西鄆也。 又州名。【韻會】古兗州之域,魯附庸國,漢爲東平國,隋置鄆州。 又【集韻】河內沁水鄕名。 又姓。【廣韻】魯大夫,食采于鄆,後因氏。 又【集韻】于分切,音云。義同。考證:〔【春秋·成九年】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莒潰,楚遂入鄆。〕 謹照原文遂改人。

与郓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郓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