慍字的含义
慍字的解释
慍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14
- 拼音:yùn
- 繁体:慍
- 笔画:13
- 部首:忄
慍字寓意
【慍】慍 yùn 同“愠”。
慍字解释
【慍】[①][yùn]“愠1”的旧字形。[②][yǔn]“愠2”的旧字形。
慍字诗词来源
【慍】谪官无愠如古人,交道忘言比前躅。唐·作者:皎然《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
喜愠子文何颖悟,卷藏蘧瑗甚分明。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读史》
舜殿南风难解愠,汉陵西望欲销魂。后周至宋初·作者:李昉《泰陵忌辰》
南薰正解吾民愠,且弄朱弦奏晚风。宋·作者:赵某《述怀》
南榭薰风偏解愠,北阶萱草更忘忧。北宋·作者:杨亿《王寺丞借西第避暑因有寄赠》
承云仙掌延年露,转蕙薰弦解愠风。北宋·作者:杨亿《和酬秘阁钱少卿夜直见寄次韵》
泠泠不断绵绵意,追想南风解愠人。北宋·作者:赵抃《次韵徐师回殿丞捧诏亭听琴》
开张胸怀脱羁检,颜色何尝形喜愠。北宋·作者:文同《送提刑司勋》
三已自知无愠色,一廛归去愿为氓。北宋·作者:苏颂《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 其七 元丰戊午夏予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而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
消除暑愠宜无价,安养慵閒似有功。北宋·作者:吕陶《竹枕》
君知仕路三无愠,我与人情七不堪。北宋·作者:王令《寄宿倅陆经子履》
吾民有愠何当解,学得南风不敢弹。北宋·作者:王令《琴二首 其二》
延赏见跻终不愠,陶陶谁似柳宜城。北宋·作者:韦骧《咏唐史 柳浑》
柳虽无言不解愠,世俗乍见应怃然。北宋·作者:苏轼《次韵子由柳湖感物》
二子风流冠当代,顾与儿童争愠喜。北宋·作者: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忘躯徇国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愠喜。北宋·作者:苏轼《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
南风为解佳人愠。北宋·作者:苏轼《渔家傲 送台守江郎中》
一夕薰风来解愠。北宋·作者:苏轼《木兰花令》
蒙愠未能忧悄悄,得闲时复醉昏昏。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 其一》
入夏民间初解愠,宫中时举万年觞。北宋·作者:苏辙《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其五 皇帝阁六首》
喜愠子文何颖悟,卷藏蘧瑗甚分明。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读史》
舜殿南风难解愠,汉陵西望欲销魂。后周至宋初·作者:李昉《泰陵忌辰》
南薰正解吾民愠,且弄朱弦奏晚风。宋·作者:赵某《述怀》
南榭薰风偏解愠,北阶萱草更忘忧。北宋·作者:杨亿《王寺丞借西第避暑因有寄赠》
承云仙掌延年露,转蕙薰弦解愠风。北宋·作者:杨亿《和酬秘阁钱少卿夜直见寄次韵》
泠泠不断绵绵意,追想南风解愠人。北宋·作者:赵抃《次韵徐师回殿丞捧诏亭听琴》
开张胸怀脱羁检,颜色何尝形喜愠。北宋·作者:文同《送提刑司勋》
三已自知无愠色,一廛归去愿为氓。北宋·作者:苏颂《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 其七 元丰戊午夏予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而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
消除暑愠宜无价,安养慵閒似有功。北宋·作者:吕陶《竹枕》
君知仕路三无愠,我与人情七不堪。北宋·作者:王令《寄宿倅陆经子履》
吾民有愠何当解,学得南风不敢弹。北宋·作者:王令《琴二首 其二》
延赏见跻终不愠,陶陶谁似柳宜城。北宋·作者:韦骧《咏唐史 柳浑》
柳虽无言不解愠,世俗乍见应怃然。北宋·作者:苏轼《次韵子由柳湖感物》
二子风流冠当代,顾与儿童争愠喜。北宋·作者: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忘躯徇国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愠喜。北宋·作者:苏轼《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
南风为解佳人愠。北宋·作者:苏轼《渔家傲 送台守江郎中》
一夕薰风来解愠。北宋·作者:苏轼《木兰花令》
蒙愠未能忧悄悄,得闲时复醉昏昏。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 其一》
入夏民间初解愠,宫中时举万年觞。北宋·作者:苏辙《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其五 皇帝阁六首》
慍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慍】【卯集上】【心字部】 慍;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398第11【正韻】愠本字。◎按《說文》从心 聲。《正字通》从昷,以从 爲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