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伛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
  • 繁体:
  • 笔画:6
  • 部首:

伛字寓意

【伛】 (傴) yǔ 驼背:人。傻(a.驼背;b.曲身,表示恭敬)。

伛字解释

【伛】[①][yǔ][《廣韻》於武切,上麌,影。]“1”的繁体字。(1)曲背;弯腰。(2)指弯曲。(3)迂曲,迂阔。(4)通“嫗”。爱抚;抚育。参见“傴拊”。(5)通“區”。疆域。参见“傴宇”。

伛字诗词来源

【伛】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盛唐·作者:王维《辋川别业》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中唐·作者: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青帐联延喧驿步,白头俯伛到江滨。中唐·作者:刘禹锡《别夔州官吏》
伛偻山夫发似丝,松间石上坐多时。中唐·作者:刘言史《席上赠李尹》
天阴伛偻带嗽行,犹向岩前种松子。唐·作者:施肩吾《诮山中叟》
群仙伛偻势奔走,壮若归尊趋有德。中唐·作者:萧祐《游石堂观》
皇王纵有金马迎。伛偻那堪玉堂出。唐·作者:敦煌曲子《百岁篇 其七 池新荷十首》
我父躯体与众异,脊背伛偻卷如胾。唐·作者:戴良《失父零丁》
九十携锄伛偻翁,小园幽事尽能通。唐·作者:皮日休《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詶之》
雨涤烟锄伛偻赍,绀牙红甲两三畦。唐·作者:皮日休《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凡所植者多至自天台四明包山句曲丛翠纷糅各可指名余奇而访之因题二章 其一》
道逢相揖失恭敬,君乃伛偻庄其形。南宋·作者:郑起《君乘黄》
以我薄材思拊伛,赖君馀教得因循。北宋·作者:王安石《酬淮南提刑邵不疑学士》
诸山伛偻复盘纡,唯有三峰势突如。北宋·作者:徐积《华山 其四》
马上衣衫涴尘土,敛板权门腰伛偻。宋·作者:杨杰《题吹衣亭》
深衣伛偻如初命,扈酒从容向晚斟。北宋·作者:苏轼《失题》
旁看阴壑溟濛失,斗上云梯伛偻行。北宋·作者:刘摰《自衡岳至福严寺二首 其一》
野桥伛偻风吹发,徙倚门关临嵽嵲。北宋·作者:晁补之《同张子望颜伯仪上关纳凉》
伛偻山头自负砖,要成小塔立云烟。北宋·作者:释怀深《小师般砖造塔》
上山偃伸如望天,下山伛仆如深泉。宋·作者:程俱《到官两旬四走山野作诗以自劳云》
槎枒老木垂云蔓,伛偻胡僧拖雪眉。宋·作者:汪藻《禅月罗汉》

伛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伛】【子集中】【人字部】 傴;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96第12【唐韻】於武切【集韻】【韻會】委羽切, 於上聲。【說文】僂也。【左傳·昭七年】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禮·喪服制】傴者不袒。【註】袒露膊傴者可憎,故不露。【淮南子·齊俗訓】傴者,使之塗。【註】傴人塗地,因其俛也。 俗讀若偶,別作 , 非。

与伛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伛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