竄字的含义
竄字的解释
竄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8
- 拼音:cuàn
- 繁体:竄
- 笔画:18
- 部首:穴
竄字寓意
【竄】竄 cuàn 见“窜”。
竄字解释
【竄】[①][cuàn][《廣韻》七亂切,去换,清。]“窜1”的繁体字。(1)伏匿;隐藏。(2)奔逃。(3)放逐;驱逐。(4)措置;行使。(5)容纳。(6)改易;更动。(7)羼杂;混入。(8)骚扰。(9)跳;往上冲。(10)用药熏。(11)怂恿。参见“竄掇”。(12)方言。房屋。(13)用同“篡”。非法夺取政权。
竄字诗词来源
【竄】走鬯罔兮乍东西,欲窜伏兮其焉如。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弃我䯀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初唐·作者:杜审言《渡湘江》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盛唐·作者:李白《流夜郎闻酺不预》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盛唐·作者: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猛虎行》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唐·作者:杜甫《哀王孙》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跳枝窜叶树木中,抢佯瞥捩雌随雄。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匈奴慑窜穷发北,大荒万里无尘飞。唐·作者:贾至《相和歌辞 燕歌行》
远自五陵独窜身,筑阳山中归路新。唐·作者:戴叔伦《谷城逢杨评事》
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中唐·作者:韩愈《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中唐·作者: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中唐·作者:韩愈《杏花》
窜逐新归厌闻闹,齿发早衰嗟可闵。中唐·作者:韩愈《赠崔立之评事》
君今矻矻又窜逐,辞赋已复穷诗骚。中唐·作者:柳宗元《寄韦珩》
山下驿尘南窜路,不知冠盖几人回。唐·作者:许浑《题四皓庙》
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中唐·作者:薛涛《十离诗 鹰离鞲》
百姓奔窜无一事,只是椎芒织草鞋。唐·作者:不详《湖南童谣》
窜逐穷荒与死期,饿唯蒿藿病无医。唐·作者:杜牧《见宋拾遗题名处感而成诗》
弃我䯀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初唐·作者:杜审言《渡湘江》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盛唐·作者:李白《流夜郎闻酺不预》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盛唐·作者: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猛虎行》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唐·作者:杜甫《哀王孙》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跳枝窜叶树木中,抢佯瞥捩雌随雄。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匈奴慑窜穷发北,大荒万里无尘飞。唐·作者:贾至《相和歌辞 燕歌行》
远自五陵独窜身,筑阳山中归路新。唐·作者:戴叔伦《谷城逢杨评事》
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中唐·作者:韩愈《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中唐·作者: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中唐·作者:韩愈《杏花》
窜逐新归厌闻闹,齿发早衰嗟可闵。中唐·作者:韩愈《赠崔立之评事》
君今矻矻又窜逐,辞赋已复穷诗骚。中唐·作者:柳宗元《寄韦珩》
山下驿尘南窜路,不知冠盖几人回。唐·作者:许浑《题四皓庙》
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中唐·作者:薛涛《十离诗 鹰离鞲》
百姓奔窜无一事,只是椎芒织草鞋。唐·作者:不详《湖南童谣》
窜逐穷荒与死期,饿唯蒿藿病无医。唐·作者:杜牧《见宋拾遗题名处感而成诗》
竄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竄】【午集下】【穴字部】 竄;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869第01〔古文〕 【唐韻】七亂切【集韻】【韻會】【正韻】取亂切, 音爨。【說文】匿也,逃也。【周語】不窋自 于戎翟之閒。【前漢·蒯通傳】奉頭 竄。 又【廣韻】放也,誅也。【書·舜典】竄三苗于三危。 又藏也,隱也。【賈誼·弔屈原文】鸞鳳伏竄兮,鴟鴞翱翔。【晉語】可以竄惡。【註】隱也。 又【爾雅·釋詁】竄,微也。【疏】竄行之微也。【晉語】敏能竄謀。【註】微也。 又【史記·倉公傳】卽竄以藥,旋下病已。【註】竄,以藥薰之也。 又改易也。【韓愈詩】漬墨竄古史。 又【廣東新語】增城謂屋曰竄。 又【集韻】七丸切,爨平聲。入穴也。 又【韻會小補】誘人爲惡曰竄。俗曰攛掇。 又叶倉甸切,音茜。【蘇轍· 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以變。遙想彼中人,狀類麖鹿竄。 又【集韻】【韻會】 取外切,音襊。亦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