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字的含义
鱸字的解释
鱸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27
- 拼音:lú
- 繁体:鱸
- 笔画:27
- 部首:魚
鱸字寓意
【鱸】鱸 lú 见“鲈”。
鱸字解释
【鱸】[①][lú][《廣韻》落胡切,平模,來。]亦作“魲1”。“鲈1”的繁体字。(1)松江鲈鱼。杜父鱼科。鳃膜上各有两条橙黄色的斜纹,古人误为四鳃,故又称“四鳃鱸”。鳞退化,体呈黄褐色。生活在近岸浅海,夏秋进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产最为名贵。(2)鮨科鲈鱼。体侧扁,巨口細鳞,背部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夏季进入淡水,冬季返回海中。我国沿岸浅海均产。
鱸字诗词来源
【鱸】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西晋·作者:张翰《思吴江歌》
白雁远传苏武札,银鲈细切季鹰羞。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五》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盛唐·作者:李白《秋下荆门》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唐·作者:杜甫《洗兵马》
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盛唐·作者:崔颢《维扬送友还苏州》
秋来多见长安客,解爱鲈鱼能几人。中唐·作者:郎士元《送张光归吴》
槐暗公庭趋小吏,荷香陂水脍鲈鱼。中唐·作者:刘长卿《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鲈鱼未得乘归兴,鸥鸟惟应信此心。唐·作者:张怀《吴江别王长史》
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中唐·作者:羊士谔《忆江南旧游二首 其一》
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唐·作者:白居易《端居咏怀》
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唐·作者:白居易《偶吟》
秋风一箸鲈鱼鲙,张翰摇头唤不回。唐·作者:白居易《寄杨六侍郎》
楚客病时无鵩鸟,越乡归处有鲈鱼。唐·作者:许浑《赠萧兵曹先辈》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唐·作者:许浑《再游姑苏玉芝观》
早炊香稻待鲈鲙,南渚未明寻钓翁。唐·作者:许浑《夜归驿楼》
青桂一枝年少事,莫因鲈鲙涉穷秋。唐·作者:许浑《别张秀才》
饱食鲙鱼榜归楫,待君琴酒醉陶公。唐·作者:许浑《酬郭少府先奉使巡涝见寄兼呈裴明府》
蟹螯只恐相如渴,鲈鲙应防曼倩饥。唐·作者:许浑《舟行早发庐陵郡郭寄滕郎中》
因钓鲈鱼住浙河,挂帆千里亦相过。唐·作者:许浑《赠所知》
严陵台下桐江水,解钓鲈鱼能几人。唐·作者:许浑《寄桐江隐者》
白雁远传苏武札,银鲈细切季鹰羞。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五》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盛唐·作者:李白《秋下荆门》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唐·作者:杜甫《洗兵马》
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盛唐·作者:崔颢《维扬送友还苏州》
秋来多见长安客,解爱鲈鱼能几人。中唐·作者:郎士元《送张光归吴》
槐暗公庭趋小吏,荷香陂水脍鲈鱼。中唐·作者:刘长卿《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鲈鱼未得乘归兴,鸥鸟惟应信此心。唐·作者:张怀《吴江别王长史》
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中唐·作者:羊士谔《忆江南旧游二首 其一》
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唐·作者:白居易《端居咏怀》
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唐·作者:白居易《偶吟》
秋风一箸鲈鱼鲙,张翰摇头唤不回。唐·作者:白居易《寄杨六侍郎》
楚客病时无鵩鸟,越乡归处有鲈鱼。唐·作者:许浑《赠萧兵曹先辈》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唐·作者:许浑《再游姑苏玉芝观》
早炊香稻待鲈鲙,南渚未明寻钓翁。唐·作者:许浑《夜归驿楼》
青桂一枝年少事,莫因鲈鲙涉穷秋。唐·作者:许浑《别张秀才》
饱食鲙鱼榜归楫,待君琴酒醉陶公。唐·作者:许浑《酬郭少府先奉使巡涝见寄兼呈裴明府》
蟹螯只恐相如渴,鲈鲙应防曼倩饥。唐·作者:许浑《舟行早发庐陵郡郭寄滕郎中》
因钓鲈鱼住浙河,挂帆千里亦相过。唐·作者:许浑《赠所知》
严陵台下桐江水,解钓鲈鱼能几人。唐·作者:许浑《寄桐江隐者》
鱸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鱸】【亥集中】【魚字部】 鱸; 康熙笔画:27; 页码:页1480第24【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龍都切, 音盧。魚名。【正字通】巨口細鱗似鱖,長數寸,有四腮,俗呼四腮魚。以七八月出吳江,松江尤盛。天下之鱸皆兩腮,惟松江四腮。【後漢·左慈傳】所少吳松江之鱸魚耳。【註】神仙傳云:松江出好鱸,魚味異他處。【晉書·張翰傳】見秋風起,思松江蒪羹鱸鱠,命駕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