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字的含义
廬字的解释
廬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9
- 拼音:lú
- 繁体:廬
- 笔画:19
- 部首:广
廬字寓意
【廬】廬 lú 见“庐”。
廬字解释
【廬】[①][lú][《廣韻》力居切,平魚,來。]“庐1”的繁体字。(1)古代指平民一家在郊野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指季节性临时寄居或休憩所用的简易房舍。(2)泛指简陋居室。(3)古人为守丧而构筑在墓旁的小屋。(4)指居庐守丧。(5)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6)寄居;旅宿。(7)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房舍。(8)居住。(9)青庐。古代举行婚礼时用的青布棚。(10)姓。[②][lǘ][《廣韻》力居切,平魚,來。]“庐2”的繁体字。古邑名。一作“盧”。在今湖北襄阳西南。本春秋庐戎国,被楚灭后为楚邑。[③][lú][《集韻》龍都切,平模,來。]通“籚1”。“庐3”的繁体字。矛、戟的柄。
廬字诗词来源
【廬】今强取出丧国庐。先秦·作者:无名氏《童谣》
朅来归耕永自疏,结构野草起屋庐。西汉·作者:刘向《七言》
登庐山兮郁嵯峨,晞阳风兮拂紫霞。魏晋·作者:庐山夫人女婉《抚琴歌》
树庐岳兮高且峻,瞻派水兮去泱泱。南梁·作者:萧纲《应令诗》
穹庐杂种乱金方,武将神兵下玉堂。初唐·作者:崔融《从军行》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初唐·作者: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真遣琼瑰随液化,光明不绝照神庐。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十四》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盛唐·作者:李颀《题璿公山池》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握手枕宿穹庐室,马上割飞翳螉塞。盛唐·作者:李颀《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
匡庐旧业是谁主,吴越新居安此生。唐·作者:陶岘《西塞山下回舟作》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盛唐·作者: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盛唐·作者:李白《庐江主人妇》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盛唐·作者: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盛唐·作者: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盛唐·作者: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隐居欲就庐山远,丽藻初逢休上人。唐·作者: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作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唐·作者:杜甫《后苦寒行二首 其一》
朅来归耕永自疏,结构野草起屋庐。西汉·作者:刘向《七言》
登庐山兮郁嵯峨,晞阳风兮拂紫霞。魏晋·作者:庐山夫人女婉《抚琴歌》
树庐岳兮高且峻,瞻派水兮去泱泱。南梁·作者:萧纲《应令诗》
穹庐杂种乱金方,武将神兵下玉堂。初唐·作者:崔融《从军行》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初唐·作者: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真遣琼瑰随液化,光明不绝照神庐。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十四》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盛唐·作者:李颀《题璿公山池》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握手枕宿穹庐室,马上割飞翳螉塞。盛唐·作者:李颀《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
匡庐旧业是谁主,吴越新居安此生。唐·作者:陶岘《西塞山下回舟作》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盛唐·作者: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盛唐·作者:李白《庐江主人妇》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盛唐·作者: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盛唐·作者: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盛唐·作者: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隐居欲就庐山远,丽藻初逢休上人。唐·作者: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作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唐·作者:杜甫《后苦寒行二首 其一》
廬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廬】【寅集下】【广字部】 廬;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352第05【唐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 音閭。【說文】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詩·小雅】中田有廬。【箋】中田,田中也。農人作廬焉,以便田事。 又【玉篇】屋舍也。【集韻】粗屋總名。【易·剝卦】小人剝廬。【左傳·襄二十三年】則猶有先人之敝廬在,君無所辱命。 又 舍也。【周禮·地官】十里有廬,廬有飮食。【註】廬若今野 ,徙有庌也。 又直宿,舍也。【前漢·金日磾傳】小疾臥廬。【註】殿中所止曰廬。【班固·西都賦】周廬千列。【註】直宿曰廬。 又國名。【周語】廬由荆嬀。【註】廬,嬀姓之國,荆嬀,廬女爲荆夫人也。 又邑名。【楚語】以王如廬。【註】廬,楚邑。 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廬江郡,開皇初改爲廬州。 又山名。【廬山記】周威王時,有匡俗廬君,故山取其號。 又【正韻】龍都切,音盧。【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廬。【註】廬讀爲纑,謂矛戟柄竹攢柲。或曰摩 之器。 又與籚同。【集韻】籚或作廬。考證:〔【前漢·金日磾傳】小疾臥廬。【註】殿中所正曰廬。〕 謹據照原書所正改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