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铢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zhū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铢字寓意

【铢】 (銖) zhū 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等于旧制一两(亦有其他说法,标准不一):两(极轻微的分量)。锱(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喻极微小的数量)。积寸累(l噄 )(喻一点一滴地积累)。 不锋利:钝。

铢字解释

【铢】[①][zhū][《廣韻》市朱切,平虞,禪。]“1”的繁体字。(1)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2)古代重量以黍为起算物,几黍为一,各家所说不同。(1)百黍为一。《礼记·儒行》;“雖分國,如錙銖。”孔颖达疏:“十黍爲參,十參爲銖,二十四銖爲兩。”《国语·周语下》:“律度量衡,於是乎出”三国吴韦昭注:“黄鍾之管容秬黍千二百粒。粒百爲銖。”《汉书·律历志上》:“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2)九十六黍为一。汉刘向《说苑·辨物》:“十六黍爲一豆,六豆爲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3)十黍当一。《荀子·富国》:“割國之錙銖以賂之,則割定而欲無猒。”杨倞注:“十黍之重爲銖。”(4)一百四十四粟当一。《淮南子·天文训》:“十二粟而當一分,十二分而當一銖,十二銖而當半兩。”参阅清程瑶田《九穀考·法起于黍》。(3)五钱的省称。(4)比喻精细,微小。(5)钝,不锋利。

铢字诗词来源

【铢】九府五铢世上珍,鲁褒曾咏道通神。唐初·作者:李峤《钱》
分铢远迩悬彀中,不中不发思全功。唐·作者:独孤及《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
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唐·作者:刘商《画石》
难保尔形终不转,莫令偷拂六铢衣。唐·作者:李绅《开元寺》
丹砂鍊作三铢土,玄发看成一把丝。唐·作者:白居易《府斋感怀酬梦得》
五铢香帔结同心,三寸红笺替传语。唐·作者:李涉《寄荆娘写真》
珍重六铢无可赠,空凭七字当琼浆。唐·作者:张祜《谢高燕公惠生衣》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唐·作者:李商隐《圣女祠》
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放榜日作》
八韵赋吟梁苑雪,六铢衣惹杏园风。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送福州王先辈南归》
严吹如何下太清,玉肌无疹六铢轻。唐·作者:郑仁表《赠妓仙哥》
声利系身家系念,今生辜负六铢衣。唐·作者:崔橹《过南城县麻姑山 其三》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唐末·作者:韩偓《寄禅师》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唐末·作者:韩偓《浣溪沙 其二》
天碧轻纱只六铢,宛如含露透肌肤。唐末·作者:罗虬《比红儿诗 其八十六》
一掬阳泉堪作雨,数铢秋石欲成霜。唐·作者:陆龟蒙《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
即是仙宫欲制六铢衣,染丝未倩鲛人织。晚唐·作者:顾云《苔歌》
十二琼楼锁翠微,暮霞遗却六铢衣。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华清宫》
腊内送将三折股,岁阴分与五铢钱。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病中春日即事寄主人尚书二首 其二》
似盖好临千乘载,如罗堪剪六铢衣。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云》

铢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铢】【戌集上】【金字部】 銖;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328第06【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 音殊。【說文】權十分黍之重也。一曰十黍爲絫,十絫爲銖。又八銖爲鍿,二十四銖爲兩。又孟康曰:黃鍾一龠容千二百黍,爲十二銖。【禮·儒行】雖分國如鍿銖。 又【博雅】鈍也。【淮南子·本經訓】其兵戈銖而無刃。【註】楚人謂刀頓爲銖。 又姓。【正字通】明弘治舉人銖炫,德興人。 又人名。【前漢·宣帝紀】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註】銖音殊。

与铢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铢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