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字的含义
施字的解释
施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9
- 拼音:shī
- 繁体:施
- 笔画:9
- 部首:方
施字寓意
【施】施 shī 实行: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ji刼 )。施为(w唅 )。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给予:施礼。施诊。施恩。 姓。
施字解释
【施】[①][shī][《廣韻》式支切,平支,書。]“弛2”的被通假字。(1)旌旗摇曳貌。(2)旄羽珥,旌旗竿头饰物。(3)散布;铺陈。(4)设置;安放。(5)施行;施展。(6)给予;施舍。(7)谓施加。(8)教。(9)恩惠。(10)显扬;表白。(11)搽抹。(12)用。(13)判罪;劾捕。(14)陈尸示众。(15)谓小便。(16)助词。(17)姓。[②][shǐ][《廣韻》施智切,去寘,書。]通“弛1”。(1)弃置,忘却。(2)解除。(3)宽缓。[③][yí][《集韻》余支切,平支,以。](1)邪。(2)谓太阳西斜。(3)逶迤斜行。(4)大尺名。[④][yì][《集韻》以豉切,去寘,以。](1)延续;延伸。(2)移易;改变。
施字诗词来源
【施】德参古贤天报施。汉·作者:无名氏《苍梧人为陈临歌二首 其一》
时忽晻晻若骛驰,意中私喜施用为。东汉·作者:王逸《琴思楚歌》
双去双还誓不移,长袖拂面为君施。南梁·作者:沈约《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四 冬白纻》
复值西施新浣沙,共向江干眺月华。南梁·作者:萧绎《乌栖曲四首 其一》
云雨取施无不洽,廊庙求才多所任。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 其十四 徵调曲六首》
开辟天地施地户。四气非阳立冥所。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九》
虽有人民不能语。吾入身中施六府。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九》
置立五藏施心神。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
八研四升不破禅。破散库藏施贫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初唐·作者:慧能《无相颂》
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唐初·作者:李峤《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较斧开林驱虎豹,施罟截港捕鱼虾。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四》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唐·作者:万楚《五日观妓》
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盛唐·作者:王昌龄《箜篌引》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盛唐·作者: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西施宜笑复宜嚬,丑女效之徒累身。盛唐·作者:李白《玉壶吟》
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盛唐·作者: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乌栖曲》
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唐·作者:楼颖《西施石》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唐·作者: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 其二》
时忽晻晻若骛驰,意中私喜施用为。东汉·作者:王逸《琴思楚歌》
双去双还誓不移,长袖拂面为君施。南梁·作者:沈约《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四 冬白纻》
复值西施新浣沙,共向江干眺月华。南梁·作者:萧绎《乌栖曲四首 其一》
云雨取施无不洽,廊庙求才多所任。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 其十四 徵调曲六首》
开辟天地施地户。四气非阳立冥所。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九》
虽有人民不能语。吾入身中施六府。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九》
置立五藏施心神。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
八研四升不破禅。破散库藏施贫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初唐·作者:慧能《无相颂》
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唐初·作者:李峤《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较斧开林驱虎豹,施罟截港捕鱼虾。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四》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唐·作者:万楚《五日观妓》
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盛唐·作者:王昌龄《箜篌引》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盛唐·作者: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西施宜笑复宜嚬,丑女效之徒累身。盛唐·作者:李白《玉壶吟》
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盛唐·作者: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乌栖曲》
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唐·作者:楼颖《西施石》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唐·作者: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 其二》
施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施】【卯集下】【方字部】 施; 康熙笔画:9; 页码:页482第01〔古文〕 【唐韻】式支切【集韻】【韻會】商支切【正韻】申支切, 音詩。【說文】旗貌。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註】徐鍇曰:旗之逶迤。一曰設也。【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又【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 又【詩·王風】將其來施施。【傳】施施,難進之意。【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釋文】施如字。【孟子】施施從外來。【趙岐註】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音義】丁如字,張音怡。 又【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註】施,猶賦也。 又【禮·祭統】施于蒸彝鼎。【註】施,猶著也。 又【晉語】秦人殺冀芮而施之。【註】施, 其尸也。 又【玉篇】張也。【增韻】用也,加也。 又姓。【左傳·桓九年】施父。【註】魯大夫。【禮·雜記】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註】少施氏,魯惠公子,施父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 施智切,音翅。惠也,與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雲行雨施。【禮·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左傳·僖二十四年】報者倦矣,施者未厭。【註】施,功勞也。【增韻】凡施設之施,平聲。施與之施, 平去通押。 又【集韻】【韻會】 以豉切,音易。【詩·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傳】施,移也。 又【詩·大雅】施于孫子。【箋】施,猶易也,延也。 又【儀禮·喪服】絕族無施服。【註】在旁而及曰施。 又【集韻】【韻會】 賞是切,詩上聲。捨也,攺易也。通作弛。【周禮·天官·少宰】治其施舍。【註】施舍,不給役者也。【論語】君子不施其親。【何晏註】施,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後漢·光武紀】將衆部施 屯北邊。【註】施,讀曰弛。弛,解也。 又【集韻】余支切,音移。 或作施。【史記·衞綰傳】劒人之所施易。【註】施,讀曰移。 又【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註】施,矢遺反。索隱曰:施,猶西斜也。 又【韻補】叶詩戈切。【漢·高祖戚夫人歌】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